摘 要:淺述了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合同管理的意義,并分析研究了目前國內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 合同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U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219-01
1 引言
建設工程合同是發承包雙方進行工程建設和結算工程價款的依據,是約束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也是監理單位實施監理工作的依據。實施規范和嚴格的合同管理是建筑市場法制化和規范化的具體表現和主要內容。隨著國家發布的2008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出臺,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逐步由傳統“量價合一”的定額計價模式向“量價分離”市場定價模式轉變。但是,目前尚沒有與新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相配套的合同文本,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也沒有相對應的合同管理措施。這種現狀造成了合同管理的落后。因此在新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如何妥善解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是工程建設參與各方重點研究和探討的焦點。
2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意義
(1)構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可以配合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推廣和實施,使之滿足新形勢下建筑市場需要,能夠更好地規范建設各方行為。由于我國目前缺乏與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相配套的合同示范文本,工程建設的參與各方在運用工程量清單計價這種方式進行計價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進而更加不利于建筑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因此,研究構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能夠促使合同雙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促進建筑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2)建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體系,對于促進合同管理法制化、完善我國的項目管理、加強工程的風險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我國建筑業科技含量比較低,研究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將有助于我們吸收一些先進的項目管理、風險管理理念,對加快合同法制化的建設步伐,促進建筑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3)加強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是我國建筑業迎接國際性競爭的需要。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與FIDIC合同條件的計價模式都是單價合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將有助于我們加深對FIDIC條款的認識,更好地遵循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加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規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3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評標方法有不合理之處
目前招投標程序主要采用有“百分制綜合評標法”、“標底接近評標法”、“二次報價評標法”等評標方法,然而它們的共同缺點是:投標報價的編制受到國家定額標準的限制,沒有采取價格競爭最低者中標的方式,不能充分體現投標人的自主定價權,導致投標報價缺乏競爭性。評標過程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人為因素,給不公平競爭甚至暗箱操作留有空間。投標人不能根據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管理程度和成本控制好壞等因素,自主地確定報價水平,導致投標報價缺乏競爭性。
3.2 合同管理制度實施不到位
發承包雙方不重視合同管理,缺乏專職合同管理機構和專業合同管理人才。簽訂合同后,雙方合同執行者之間缺乏溝通交底,致使合同雙方不理解合同條款內容,不能依據合同履行職責,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個人經驗履行合同。發包人認為簽訂合同以后合同管理就是承包人的事情,作為發包人不需要合同管理。這樣就很容易形成發承包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違約,一旦發生合同糾紛,雙方很難達成和解意見。
3.3 現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與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不相適應
按照國際慣例,工程量計量規則和計價規范是合同文本的配套文件。我國現行施工合同文本是國家于1999年12月24日頒發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99-0201),隨著國家2008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的頒布實施,該合同文本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明顯表現出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與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不相適應。
3.4 合同糾紛解決渠道不暢通,缺乏經營性調解和仲裁等機構
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和解、調解、仲裁和訟訴等,目前我國缺乏合同仲裁機構,更缺乏經營性調解機構。由于發承包方不重視合同管理,雙方均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違約,因此在處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時,雙方要花費很多費用,也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后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可以說雙方都得不償失。
4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合同管理的對策
4.1 對于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招標工程應強制采用經評審的合理低價中標法的評標方法
在評標過程中應采用先評技術標,再評商務標“兩階段”評審方法。為了保證評標的公正性,對技術標和商務標的評審,均應采用“封閉判卷”評審方式。采用經評審的合理低價中標法,比其他評標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投標人的競爭性,并且在控制投資成本、優化企業結構、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機制、遏制腐敗現象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4.2 發承包雙方應加強培養合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自身的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監理單位也應履行合同管理職責
發承包雙方要想加強合同管理,首要的是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機構和培養合同管理專業人才。發承包雙方除了加強自身的合同管理以外,還要督促工程監理單位履行合同管理職責。目前由于工程監理市場發育尚不完善,監理工程師除重視工程質量控制以外,對于合同管理、造價管理等工作做得還不夠。監理單位也應積極履行其合同管理職責。
4.3 構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體系
目前由于缺乏與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相配套的合同示范文本,工程參建各方在運用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進行計價時,產生與合同示范文本不相配套等問題。因此,構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體系,以滿足新形式下建筑市場需要,也能夠更好地規范參建各方的行為。
4.4 完善解決合同糾紛的渠道,建立健全合同糾紛調解和仲裁制度
合同調解和仲裁是解決合同糾紛的主要方式,目前缺乏經營性的合同調解和仲裁機構。應鼓勵工程監理公司、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和合同仲裁機構等,開展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調解和仲裁業務,逐步提高合同調解和仲裁能力,加強合同糾紛的解決力度。
5 結語
工程量清單計價和施工合同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熟的清單計價體系,需要完整、嚴密的施工合同配合。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推行,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將清單與合同有機結合,并運用到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工作中,確保證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國際工程管理概論.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5).
[2]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