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發展迅速,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從內部審計、預算管理、財務委派三個方面梳理了近十年的財務控制文獻。從不同的視角梳理、評述這些不同的觀點有利于在理論上豐富中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研究,實踐上指導企業提高財務控制水平。
關鍵詞:財務控制;財務委派;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3-0121-02
2010年4月26日,中國財政部等五部委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基礎之上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的發布引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內部控制新一輪的討論,財務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自然成了國內學者廣泛關注的焦點。
一、內部審計與財務控制
一般來說,現代公司的審計分為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是“部門或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按照國家相關法規等標準,采用專門的程序和方法,對本部門、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其合法性、合規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議和意見,以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監督活動。”[1]內部審計本身就是內部控制的一部分,或者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2],它的職能包括兩方面,一是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合法性與公允性進行審計,這是內部審計的最為首要的職能[3];二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等情況進行的審計,這將成為內部審計職能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1]。何玉(2009)以法國興業銀行職務舞弊案為例說明,為預防職務舞弊,保障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運行,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4]。程新生等(2007)認為狹義上的內部審計機制有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委員會構成,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委員會是公司治理的關鍵機構之一,同時擁有這兩者的內部審計機制對于提高財務控制水平有顯著的影響[5]。徐哲、潘志芳(2008)的研究表明內部審計作為影響內部財務控制環境的主要因素,在實際執行中還存在獨立性差、審計人員素質較低、審計范圍過窄等問題[6]。類似的研究還有時限等(2008),他們基于調查問卷的分析表明,除了存在上述問題以外,在內部審計方法選擇上與國外企業的風險導向審計相比,國內企業更多的是選擇“賬項基礎審計、多種方式交叉使用”[7]。因此,整合審計資源、優化審計方法、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能力、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提高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效果,強化審計監督作用的根本出路。
基于內部審計視角的研究多傾向于規范性研究,缺少實證性研究,且大多數學者都選擇了“內部控制”這廣義范圍,而對其核心內容——財務控制卻少有關注。
二、預算管理與財務控制
預算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財務控制手段,目前已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于增彪等(2004)對清華大學140位DMBA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中國98.5%的企事業單位已實行預算管理[8],作為企業實現決策與控制的有效手段,預算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運作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學術界和實務界主要從功能、概念、模式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佟成生等(2011)認為,預算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決策和控制,前者是指通過預算過程將組織中某些專屬知識和信息傳遞到組織的另一部門,以便做出資源配置決策;后者是指以設定好的并層層分解的預算目標為標準,對組織內部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并將績效和報酬掛鉤,起到控制組織行為的目的[9]。于增彪(2007)將預算管理在概念上分為具有繼承關系的三類,一是成本費用預算,這是中國最早的預算管理形式,在中國中小型企業廣為采用;二是資金預算,是成本預算的進一步發展,在中國大型企業或集團廣為流行;三是全面預算管理,它是預算管理的最高級形式,是資金預算的進一步延伸[10]。旨在提高成本和資金使用效率的全面預算管理,是學者們近年來關注的又一焦點。羅曉文等(2006)從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角度闡述了全面預算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控制措施要靠全面預算來落實,同時全面預算管理對內部控制有一定的統馭作用[11]。朱元午(2003)認為全面預算管理是按照全局觀念統一管理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控制方式,對其注入較新的理論和相應改善后,可以“擔當”財務控制系統之主線的重任 [12] 。李國忠(2005)認為,不同類型的企業集團宜采取與其管理目標相適應的預算控制模式,中國企業集團大多為戰略控制型,較適宜采用折中型預算管理模式,即將集權型和分權型的折中。中國預算管理從理論提出到實踐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國內大多數企業已能夠建立預算管理系統,但是目前中國的預算管理系統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全面預算管理尚未到位[13]。楊有紅(2010)指出中國預算管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的企業很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預算與戰略脫節,忽略預算管理先導性工作,將預算僅僅當成財會部門的事,沒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預算管理 [14]。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不同的研究者、企業對預算管理的概念、內容與環節、控制模式尚未達成統一意見,在實際操作中存在預算與戰略、獎懲制度以及非財務指標相互脫節,預算管理徒有其名,預算“剛性”現象時有發生,大多數人甚至包括一些理論工作者仍然把預算僅僅當成是財務部門的“自足自樂”。
三、財務委派與財務控制
作為財務控制的具體手段,財務委派制自1993年在中國深圳試行,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和完善,目前在國內大部分企業尤其是集團企業中已得到普遍應用。財務委派制是指母公司為維護集團整體利益,強化對子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財務控制與監督,由母公司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財務人員(總監),并納入母公司財務部門的人員編制[15]。實踐證明(高言,1998;邵進興,1999;葉新剛等,2000;何力民,2003)財務委派制有利于母公司強化對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財務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務風險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16~19]。然而,還有一部分學者(鄧春華,2000;于曾彪,2004)認為在目前的會計框架下中國的財務委派制不合邏輯、“徒有虛名”、“爹不疼,娘不愛”,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20~21]。究其原因,所有者的缺位,經營者的越權;財務委派總監職能與組織定位不明確;激勵約束機制“不到位”導致委派的財務總監與子公司管理層之間的“合謀”(樓土明,2003;耿云江,2006;蘇靜,2006)是其主要原因[22~23]。為此,對財務委派人員進行正確的職能定位和組織定位,建立健全獨立的委派管理制度和激烈約束機制。
四、結語
國內對財務控制的研究起步較晚,對中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規范還處于探索階段,但許多理論研究和實踐規范已經開始嘗試將與財務控制有關的經濟學、管理學、系統科學等理論融進財務控制的理論與實踐。但是財務控制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包括:第一,在國內相關財務文獻中,關于財務控制的內容少之又少,它們要么是內含在一般的財務管理之中,要么是隱藏在廣義的內部控制之中,缺少它應有的相對獨立性,而實踐中的財務決策、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失控強烈要求理論層面上獨立而先進的財務控制研究。第二,國內學者在財務控制方面的研究存在重“技術操作”層面的研究而輕控制制度建設的研究,且在制度建設的研究上國內學者又存在各自為政、就事論事的傾向,無法與公司的整體戰略、治理結構彌合。第三,財務控制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創新思維不夠強烈,仍然存在較多地對西方財務控制理論的簡單模仿,缺少原創性成果,西方經驗的本土化和財務管理控制的企業個性化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李越冬.內部審計職能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J].審計研究,2010,(3):42-26.
[2] 張杰民.現代審計與內部控制[J].財會月刊,1992,(9):19-22.
[3] 賀穎奇,陳佳俊.當代國際內部審計的變化與中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機會[J].審計研究,2006,(4):87-90.
[4] 何玉.職務舞弊與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兼評法國興業銀行職務舞弊案例[J].審計研究,2009,(2):91-96.
[5] 程新生,孫利軍,耿祎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2):118-122.
[6] 徐哲,潘志芳.內部審計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1):55-59.
[7] 時現,毛勇,易仁萍.國內外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狀況之比較——基于調查問卷分析[J].審計研究,2008,(6):23-26.
[8] 于增彪,袁光華,劉桂英,邢如其.關于集團公司預算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J].會計研究,2004,(8):22-29.
[9] 佟成生,潘飛,吳俊.企業預算管理的功能:決策,抑或控制[J].會計研究,2011,(5):45-49.
[10] 于增彪.全面預算管理:從概念說起[J].財務與會計,2007,(1):56-57.
[11] 羅曉文,朱蓮美.論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的關系[J]財會月刊:會計,2006,(8):8-9.
[12] 朱元午.淺談財務控制之主線[J].財務與會計,2003,(11):11-12.
[13] 張川,沈紅波,高新梓.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審計師評價與企業績效[J].審計研究,2009,(6):79-85.
[14] 楊有紅.整合預算和內控 改進企業預算管理系統[J].財務與會計,2010,(9):11-13.
[15] 耿云江.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反思[G]//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2006:461-463.
[16] 高言.關于會計人員委派制試點情況的調查[J].財會通訊,1998,(3):15-18.
[17] 邵進興.關于“會計委派制”的若干問題[J].會計研究,1999,(9):8-12.
[18] 葉新剛,趙瑋.試論會計委派制的可行性[J].經濟評論,2000,(3):113-118.
[19] 何力民.委派財務總監加強財務監督——廣鋼集團委派財務總監的實踐和思考[J].冶金財會,2003,(12):4-8.
[20] 鄧春華.“會計委派制”的四個悖論及應采取的對策[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9):54-56.
[21] 于曾彪.委派制不符合邏輯[J].新理財,2004,(6):1.
[22] 樓土民.中國國有企業財務總監監督機制分析[J].福建論壇,2003,(4):24-26.
[23] 蘇靜.派駐財務總監與企業集團內控的實施:基于代理理論的視角[J].會計研究,2006,(1):63-68.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