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說是一種側重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描述和具體充分的環境描寫。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們,學生在學習小說時,總是顯得激動無比,這也激發了學生們閱讀并學習小說的興趣。所以,老師在進行小說教學時,努力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們。
【關鍵詞】小說;人物刻畫;情節描述;環境描寫;教學方式
小說,我們并不陌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接觸了神話小說《西游記》、傳奇英雄小說《水滸傳》等,我們總會沉浸在小說情節中,我們也會愛上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所以,當我們學會欣賞一篇或一部小說作品時,我們就會被小說深深吸引,同時我們也會慢慢發現小說所蘊含的藝術美。接下來,我將介紹幾種如何讓學生們品味小說藝術美的教學方法。
一、閱讀文本,了解小說情節
文本的解讀,是學習語文課文的關鍵點。在學習一篇小說時,老師首先得讓學生認真閱讀文本,讓學生們在閱讀文本的時候了解小說的情節。當然,在學生閱讀文本的同時,老師也需要在旁邊提醒學生找出小說的主題以及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讓學生們帶著問題來進行閱讀。
小說中的人物刻畫以及主題思想都是通過情節來表現的。小說中的典型人物的刻畫都需要情節襯托,情節表現的是故事中人與人的關系。認真品讀小說故事情節,可以讓學生在情節中感受到小說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技巧。
比如我們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認真閱讀小說,讓他們慢慢地品味小說的情節。待學生閱讀完后,老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問題:A.小說中的于勒是主人公嗎?B.請問小說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該怎樣分,每一層次所講的內容是什么?C.你們通過小說閱讀能夠看出于勒的性格特征或者他的命運?D.你們能猜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嗎?當提出這些問題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請每組的學生代表來回答。如果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了解了故事情節,那么他們也會很自然地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文本的時候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了解小說人物以及小說的主題思想,這樣在接下來的小說講解中學生聽起來也會輕松很多。
二、短片展示,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
大多數的小說中都有環境描寫,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不可忽視,社會環境可以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思想感情等,自然環境的描寫則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性格、心情等。所以,在小說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分析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下面我將以魯迅的小說《祝福》為例:
《祝福》中有大量的環境描寫,環境的描寫交代了小說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渲染了祥林嫂的悲劇色彩。為了讓學生們能夠真正感受到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老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環境描寫的短片。比如,小說中描繪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這段環境描寫通過“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鈍響”、“震耳的大音”、“幽微的火藥香”等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覺來烘托新年氣氛,但是新年氣氛的描寫又是為了反襯出祥林嫂的悲劇色彩。此時,老師就可以把這段相關的環境描寫通過短片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看完后,老師則可以問學生看完后有怎樣的感覺,待學生回答完后,老師則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完善,在引導學生觀察小說的環境描寫時,老師一定要提醒學生通過現象抓住本質來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
三、學生表演,近距離感受人物性格
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教學中也是不可忽視的,人物形象刻畫的成功,那么就很容易讓別人記住。平時我們所感受到的小說人物都是死的,這很難讓學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把握小說人物的動作、語言以及心理描寫,我們就應該創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展現小說中的人物,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把握住作者刻畫人物的技巧。
比如,以《孔乙己》為例,這篇小說著重刻畫了被封建科舉制殘害的讀書人——孔乙己,孔乙己具有鮮明的讀書人的特征,他悲劇的一生值得人們同情,同時小說也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冷漠。孔乙己的形象可能已經深入人心,如果將孔乙己的形象搬上課堂,那是不是更能吸引學生?《孔乙己》中有很多的細節描寫,而且人物性格也是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示的,所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來表演孔乙己也許會更容易打動學生。比如,小說中有描寫到孔乙己排出九文錢的細節描寫,那么,我就可以讓學生來演示,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演示出孔乙己的排錢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有可能近距離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小說閱讀中,將小說中人物的動作、語言想象到自己身上,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小說人物學成活的,那么,小說的學習就顯得更有趣了。
四、總結
小說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小說的時候更能夠懂得如何去欣賞小說、如何去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通過小說的內容來分析小說所表達的深刻思想。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小說的美、感受到小說的藝術價值,那么,老師的小說教學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參考文獻】
[1]郭清平,《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提問行為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盧燕,《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特點與實施策略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八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