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的必備素質。學生在計算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深入地分析出錯原因,尋求培養計算能力的策略,以期培養學生快速、準確、靈活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能力;對策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學理念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新課程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民主、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探究、協作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計算教學作為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力求培養學生準確、快速、靈活的計算能力,刪減了一些復雜繁瑣的計算題,計算難度大為降低。但是,在日常批改作業時,不難發現學生常會在計算過程中因粗心大意而錯寫、少寫、漏寫、不檢查驗算而出現錯誤,嚴重困擾著教師和學生。教師往往歸咎于“馬虎大意”所致,其實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深入分析其原因,針對錯誤性質、錯誤原因,分析對策,對癥下藥。
一、計算出錯原因分析
1.感知錯誤。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抑制能力尚處在發展階段,感知事物的能力有限,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事物的特征感知不夠精細,獲得的表象模糊不清,不能具體地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在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1.19+8.1,好多同學粗略地看題,誤以為是1.19+0.81,結果為2。再如8×1.25×8×8.75,很多同學誤用了“結合律”,把原題轉化為8×(1.25+8.75)=8×10=80。小數點、符號不清,導致錯誤百出。
2.記憶錯誤。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學習大都依賴于記憶。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累積、更新的源泉,良好的計算能力離不開良好的短時記憶能力。短時記憶一般維持在1分鐘左右,但對計算的準確率、速度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部分小學生的短時記憶較弱,常會出現信息提取失誤。如在計算1.25×3.4時,部分學生錯記、漏記進位多少,以至影響后續的計算。
3.口算錯誤。口算是依靠思維、記憶,而不借助計算工具,能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它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小學生往往存在著概念不清、基本口算不熟方面的問題,導致計算出錯。
4.負遷移影響。遷移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現象,它可能表現為具有促進作用的正遷移,也可能表現為具有互相干擾的負遷移。負遷移干擾了新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計算出錯。如:比較分數(1)2/7與4/7 (2)4/7與3/4。學生在比較兩個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常受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影響,認為“分子大的分數就大”,而產生錯誤。
二、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營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做得興致盎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將聯系社會熱點、貼近生活實際的鮮活實例呈現給學生。如在“圓的周長”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小明家里有一塊直徑為120cm的圓形的桌布,現準備在桌面邊緣鑲一圈花邊,請問,小明至少需要準備多長的花邊?”(2)豐富教學形式。據研究表明,8~12歲的兒童連續注意時間在2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營造愉悅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也可借助于24點、七巧板、數獨等游戲,讓枯燥的計算變得富有趣味,從而喚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在學生多看、多說、多思中獲得發展。
2.培養學習習慣。(1)審題習慣。部分學生重視應用題的審題,往往忽視計算題的審題,提起筆來就做,如125×(4×2),有同學錯誤地用乘方分配律解決問題,轉化為125×4+125×2,結果出現錯誤。其實做計算題也需要認真審題,要看清運算符號、要考慮運算順序、運算法則,分析數與數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2)驗算習慣。當計算題算好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逆運算演算,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審題不僅可以保證計算準確無誤,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3)訂正習慣。訂正是查漏補缺,預防再錯的有效手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重新審題,尋找出錯的原因,通過自主訂正、同伴互助、教師面批等方式,讓學生弄懂弄透。
3.重視“三算”訓練。(1)口算。口算能力直接影響著筆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讓學生記憶20以內的平方數、10以內的立方數和1至9的值,掌握用移位速算法計算。(2)筆算。教師可以通過搶答、改錯、找朋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和計算水平。(3)簡算。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掌握特殊數乘除法的運算技巧。
4.掌握運算規則。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法規,還要熟記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長方體、圓柱、圓棱等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形成計算技能。
5.訓練計算技能。(1)遵照法則。教師要引導學生遵照運算法則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夯實基礎,提高計算的準確率。(2)靈活多變。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景,采取快速判斷、合理選擇靈活的方法,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3)形成品質。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知難而進的意志、慎密思考問題的習慣,才能避免出現精心草率的問題。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依賴于學生清晰的思路、靈活的計算方法,依賴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數學教師要開展科學有效、持之以恒的計算訓練,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槐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