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是課堂教學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師生展開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開啟心智,促進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成為促進其探求知識、創新進取的動力。提問是一種教學技巧,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它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就課堂提問的設計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整體設問,直指目標
對一篇文章的整體感知,是閱讀理解的起點,是一種近乎直覺的認知體驗。我們要緊扣文章的重難點,尋找出文章的一條主線,設計出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整體設問可以從課題入手,緊扣題意設問;也可以圍繞文章的總起句、中心句或重點句展開,抓住文章的關鍵之處,有的放矢地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直奔學習的目標。例如課文《小草和大樹》篇幅較長,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長文短教”,必須要從整體出發,從整體入手,敏銳地發現文本的突破口,構建有效的閱讀話題,引領學生穿過紛繁的語言現象,探尋語言的本質所在?;谏鲜鏊悸罚P者從文題和第一自然段入手,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整體把握文本,理清文脈;然后緊扣中心句“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構建閱讀話題:為什么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為什么她的生命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引領學生深入到主人公生命的“艱辛而又壯麗”和“不屈的抗爭”這兩個方面進行精讀品悟,最后回歸文題,感悟文章的主旨。
再如:教學《草船借箭》時設計問題“周瑜為什么要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周瑜為什么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這就未免過于簡單,學生讀完課文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問題根本不富于啟發性,久而久之,學生會以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這對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多大價值。
如上述案例,教師如果能從課文整體上把握,換一種方式向學生提出“課文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言談一談課文中的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分別是怎樣的人?”之類的問題,那學生的反應就會大不一樣。這種問題具體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非經過閱讀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讀全文,整體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學都能比較好地回答。這樣的整體設問對學生形成研讀文本的習慣、提高分析歸納能力以及領悟文章表達方法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來”,也有利于培植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二、存疑自問,主動探究
“學貴有疑?!睂W生在學習中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探索,沒有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而思,思而疑,于疑問中產生問題,有了問題才能激發其探究的欲望,才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伊始,筆者出示了課文中兩段概括性描寫柳樹的句子:
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學生讀完后,然后啟發:“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要問嗎?”他們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激活了,疑惑自然而生:既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為什么作者又說是神奇到望而生畏?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就樂于主動探究解決。通過進一步閱讀,孩子們感悟到這株柳樹“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征服了作者,同時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
三、層層追問,入情入境
問題是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提出的只是單一的、淺層次的問題,不但會造成“滿堂問”的現象,而且往往會導致語文閱讀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在由淺入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作深入而又連貫的分析思考,這樣才能達到入情入境的學習狀況?!墩坡暋肥且黄洈⑽模詈笠欢螌懭巳硕夹枰坡暎貏e是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應當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不要忘記把掌聲獻給別人。這既總結了全文,又點明了中心。那么,文中的小英身處怎樣的困境?她得到了同學們幾次掌聲,這掌聲讓小英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小英為什么要永遠感謝這掌聲?你們會怎樣對待別人的掌聲?又會把掌聲送給誰呢?孩子們在一連串問題的導引下,由初讀到細讀,邊讀邊思,邊讀邊議,隨著小英情感的變化,逐步從文字的表面走向文字的背后,領悟到了“掌聲”的深刻內涵。
四、激趣反問,引發熱情
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因呈現方式的不同,學生的反應就不一樣,好的提問往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情趣,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課堂上適時的反問就是一種激趣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盾娚瘛芬徽n中,“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雙手卻微微顫抖。”按照常理,接受手術的傷者才會有恐怖心里,而這位名醫為什么卻在顫抖呢?教學時,筆者抓住這一矛盾點進行反問:難道是沃克醫生因為醫術不精才害怕、緊張的嗎?他害怕什么、緊張什么呢?當孩子們了解到劉伯承是在不用麻醉藥的情況下做手術時,才體會到沃克醫生已經被深深感動,他擔心劉伯承忍受不了這么大的痛苦,才會有這種不同尋常的表現。
總之,課堂上的互動交流離不開精巧的提問,我們追求有效的課堂,需要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之態,“推本溯源、豁然開朗”之奇,“滿載而歸、回味無窮”之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就能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上河鎮徐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