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體育課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歡。因為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同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結合課堂的主題使每一節體育課,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動作技術,提高素質。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好勝和積極上進的心理特征。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啟發調動他們學習鍛煉的積極性,根據每次課的題目,適當貫穿有競賽性的體育項目來配合教學,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練習動作的興趣,使他們在緊張活躍的競賽中提高練習次數,鞏固技術動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小學體育教學除了教學智力方面的引導,更重要的是體現非智力因素的引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查了本校男生1058名,女生942名,對他們的體育態度進行了調查,本篇論文是以農村小學生對體育活動興趣狀況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體育實踐活動為前提調查學生對當前體育興趣的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據浙江省蘭溪市游埠鎮初中陳浩然老師對初中畢業生參加工作1~ 4年參加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3次,每次15分鐘以上)的占15.65%;少量參加鍛煉(每周1~ 2次)占27.91%;基本上的或根本不鍛煉占56.44%。可見,這些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比較被動,沒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缺乏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體育興趣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門后,不能長期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
2.調查法。這里就本校小學生對體育的態度來看一下:我隨機抽查了本校男生1058名,女生942名,對他們的體育活動興趣進行了調查。
二、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1.營造學校體育氛圍,大力提高小學生的體育意識
幾年來,我校舉辦了全校性的體育節,以校田徑運動會、校學生廣播操比賽和各年級的趣味性的游戲比賽為主線,融小型的體育觀賞、 體育衛生知識講座于一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同學們不斷地從中汲取知識,鍛煉體魄,積極營造了體育與文化于一體的氛圍,使學生在這良好的體育氛圍中,加強對體育的認識、理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體育與社會,體育與人類,體育與文化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意識。
2.創設有利的體育教學、活動、選項課的條件,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
在校領導的直接指導下,我們實行了體育教學課,體育活動課和體育選項課相結合的新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的實施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特長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體育教學課:在《體育與健康》教材中,安排的都是田徑運動,籃球運動,排球運動,足球運動,體操運動,健美操和舞蹈,武術等,根據農村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反復的練習課本內容,有一些厭倦,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了解地方特色的內容比較少,既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生活,又推廣了地方體育項目。
(2)體育活動課:充分利用好體育活動課和每天大課間的時間,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各組的組長帶領他們進行鍛煉,針對各個小組的興趣愛好不同進行鍛煉,教師巡回指導,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體育熱情,效果甚佳。
(3)體育選項課:針對我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自身特點,已開設乒乓球、籃球、羽毛球、足球、排球、棋類、健美操等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體育興趣,為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奠定了基礎。
3.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科學,努力鉆研新教材,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體育組全體教師相互開設教學公開課,相互觀摩、相互學習,指出各自的優缺點,以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正如教育上所說的:“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再者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上課,盡量當好課堂中的導演。對基礎差、體育興趣差,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給予優先指導和幫助,講解時要精講多練,示范動作要優美、大方、準確,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感到“我是活動者,我樂意參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學動作”。讓每個學生都感到上體育課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二)研究分析
我國大部分農村學生沒有體育館,每遇到刮風下雨,室內體育課就不能正常進行,有些學校的體育課就名正言順地改為“文化課”,或自習課,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同時也有悖于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教學常規,如果體育教師在實踐中多學習、多摸索、多研究、創編一些適用于室內體育課教學的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體育衛生知識,這樣既增加課的容量,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經過實踐證明,多給學生實戰并區別對待地讓他們身臨其境的練習,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求知欲。
體育教師在創編體育活動內容時要生動活潑……
1.室內體育課:理論和游戲相結合,要具有新穎性、趣味性,讓學生始終具有新鮮感。
2.趣味性要強:根據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選用游戲與比賽作為準備活動內容和形式,讓學生了解游戲與比賽規則、方法及要領,教育學生發揚團結協作、協調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3.活動形式多種多樣:設計的體育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生理、身心特點,方法要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容易開展,學生樂于接受。
結論
通過上述方法和設想在我校的推廣實施,已初顯成效,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及體育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早鍛煉,課外活動的習慣已基本養成,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也得到了較好的改善,達標率約達98.2%的可喜成績。但我們全體老師深知,實踐的路還很長,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們將聽取社會各界對我們合理建議,我們將努力開拓,繼續求索,爭創素質教育之佳績。研究表明,本研究效果明顯優于以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