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弱勢群體”對體育課的態度,得出他們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和潛在的問題,體育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必須在思想觀念、教育行為、評價方式三方面進行轉變,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思想觀念;教育行為;評價方式;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個班級(按50人計算)接受教學能力較強的學生約占用15%~20%左右,50%~60%是屬于可塑性較強的,而余下的15%~20%則被稱之為體育教學中的“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的幾種自然表現:(1)身體肥胖,瘦弱型;(2)體弱、多病型;(3)運動能力低下型;(4)先天型疾病型;(5)懶散型;(6)其它型、綜合型。這些“弱勢群體”在心理方面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1)運動積極性不高,自報自棄;(2)意志力薄弱;(3)自尊心過強;(4)對于平日教師調遣反應冷淡,無動于衷;(5)對于同學的態度反應有時有抵觸情緒,同伴關系緊張,缺乏同伴友誼。
這些“弱勢群體”對體育課的評價如何呢?筆者對本校初一至初三的上學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得分為不及格和及格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78份。喜歡體育活動并有自己喜歡項目的83人,占30%。喜歡上體育課的21人,占7%。體育成績經常不及格的132人,占47%。由于運動成績經常受到批評的146人,占53%。上學期受到表揚的34人,占12%。認為自己體育成績不好產生自卑心理的59人,占21%。142名學生認為體育課對自己沒有作用,可有可無。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弱勢群體”對體育課的態度是害怕,甚至是厭惡上體育課。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有:(1)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需要脫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以教師為中心,以競技運動為中心,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中心,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難以發揮。(3)體育課程的評價標準的“一刀切”,采用絕對性的評價,導致“弱勢群體”的體育成績經常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間徘徊,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革,如何盡快地適應、接受這種改變,激發“弱勢群體”的學習興趣,保持體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保證體育教學的高質量,成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決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方法是從思想觀念、教育行為和評價方式的轉變著手,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努力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學生的長處和每一點進步。要相信學生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
一、思想觀念
由“增強學生體質”向“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轉變,由階段體育的意識向終身體育的意識轉變,學校體育成為了終身體育的入門期和打基礎的階段,體育教育應以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整體健康為課程目標。培養“弱勢群體”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同時讓他們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養成終生體育的態度和習慣。同時體育教師要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善于應用這些知識進行反思,從而掌握教育策略,不斷研究,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同時體育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要樹立“無差生觀”。視自己為“弱勢群體”的知心朋友,及時準確的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理變化。
二、教育行為
教師每次教學前都應有嚴謹的課時計劃,同時還有一定的預見性,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現象防患于未然,并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尊重他們的差異,堅信他們都有學習的潛能。同時引導學生明確參與的意義,邁出第一步就是成功;幫助他們適當確定各自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學習體育的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內容的選擇:某些同學的某些項目以參與為主,也應加強其強項方面的要求,比如:體型碩大或瘦弱的學生,應以完成力量型或耐力型為主,快速跑或絕對力量的教學內容,應以參與性為主,即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對于培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有很大幫助。
教學方法:精講多練并加多次指導,或練習中降低難度或強度。特別是做器械動作,除加強上述方法外,還應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措施的教學和實施,消除其緊張和消極心理。
教學組織形式:某項教學內容完成能力較弱的同學分成一組。這樣一來,學生的心理負擔就不會過重,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和尊敬,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就會提高。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
(1)多加鼓勵,加強指導,增強信心,使其對教師有信任感。
(2)創設良好的班級氛圍,同學之間互相鼓勵,幫助克服困難和緊張情緒。
(3)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共同解決練習中出現的困難。
三、評價方式
體育教師在評價方式上不單單對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及體能狀況進行評價,同時要強調建立評價內容多元化,評論方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 針對 “弱勢群體” 教師作為評價者的態度應是朋友式的,建設性的,而不是居高臨下,教師盡量用發展性眼光去發展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以肯定性和鼓勵性評價為主,可采用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教師評定相結合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將這種成功的體驗遷移到文化學習等其他方面去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總之,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弱勢群體”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