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開展的各種課堂活動中,存在以下一系列問題:目標不明;參與活動的學生少;活動的內容不符合學生的智力水平;沒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角色顛倒;教師無法對課堂活動進行必要的調控等等。要避免上述誤區,就必須做到:課堂活動教學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前提;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堅持開放性。
【關鍵詞】學生主體;師生交流;情境教學活動
一、提出問題
在當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把大量的課堂活動引入到課堂中,目的在于改變原有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形式的新途徑,切實提高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更好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大一部分思想品德教師活動開展了,甚至占用了課堂絕大部分時間,但缺乏實效性,難以達成教學目標。結合本人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活動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分析問題
1.目標不明
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
在某些思想品德課堂上,進行小品表演活動時,學生們的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課堂上也熱熱鬧鬧,但表演結束了,學生們談論最多的也只是誰的表演逼真、誰不會表演,很少去在意活動的目的、活動的意義所在。有些學生也做了總結發言,但思維卻不深刻。老師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抓緊時間,沒有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體驗、去感悟。這樣的教學活動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就算達到了,那也只能是認識目標,能力目標又怎么能達到呢?
2.內容不符
在一次七年級《珍愛生命》公開課上,教師播放了視頻,內容是某校校園內草坪被踐踏的情景。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小組討論——我們可不可以踐踏草坪?學生聊開了,卻在七七八八講著其他的校園破壞現象。課后我問了其中的一個學生,你們平時小組討論也是如此嗎?學生反問:“老師,這是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事情,老師讓我們來討論你不覺得無聊嗎?”課題太簡單了學生就能輕而易舉、不加思索地找到答案,容易滋生自負情趣,從而會對活動失去興趣;太復雜了,學生自己解決不了,也會垂頭喪氣,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對以后的教學產生負面影響,也就談不上教學效果。
3.互動不深
在很多公開課上,我們發現,由于少數同學確實比較“上鏡”,這為數不多的幾個人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發言權、出場率。
進行課堂活動時,我們應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中的活動應服務于大多數學生。我們不應在課堂上只關注中上等水平的學生,而忽視對性格內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關愛,這樣會造成每次課堂活動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總抱著冷漠的態度——“該故事與我無關”。
4.實際不符
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是課程的基礎,他們只有在自己真實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有些活動由于情境的創設缺乏真實性,學生的體驗脫離了實際生活,就達不到課程目標。
5.主體不對
我聽過許多公開課,發現課堂活動很多,形式多樣,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防止“節外生枝”,教師把大部分的任務給攬了下來,與其說學生成了“群眾演員”,不如說學生成了觀眾,這種掠奪學生發展空間的方式是十分錯誤的。我們認為,活動不在多,而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并在參與中得到體驗、得到鍛煉。
三、解決問題
1.課堂活動教學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前提
教師在設計每個活動時,必須要從活動的“質”上去思考、取舍,而不應該停留在諸如“這堂課有沒有開展活動”、“開展了幾次活動”這些問題上。
只有教師準備充分,教學目標明確,才不致于使活動成為違背或脫離教學目標的活動。
2.課堂活動教學應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
教師在活動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實際水平和學生所能接受的活動方式出發,精心設計學生活動程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感。活動教學過程中,不單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也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課堂活動內容的選擇應以學生為核心,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給每個學生以發揮和展示的機會,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
3.課堂活動教學應注意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
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注意把握好活動的火候,對活動局面進行有效的調控。在學生情緒高漲、興奮、難以自我平息時,老師要適可而止,及時收攏,以免浪費時間。如果活動有難度,學生活動不到位,既影響了對知識的掌握,又抑制了學生的情緒,老師就應將活動放一放,或適當降低難度,以免影響教學質量。
4.課堂活動教學的開展需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思想品德教學強調聯系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個體生活和生命,發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價值。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悟,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避免強制性的灌輸和空洞說教。
5.“對內開放”
活動的開放性是保證活動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它要求在活動教學中堅持四個開放:活動內容開放;活動過程開放;活動空間開放;師生關系開放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加強對課標、教材等方面的認真研究,在實踐中摸索出活動教學與講授教學的最佳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