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已變成了只需要學者達到先死記硬背,從而加以模仿的局面。而圖形組織者教學在作文中的運用使得小學的作文教學有了很大的改變,使其作文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關鍵詞】小學;作文;圖形組織者
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當然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并且適應考綱要求的教學模式。雖然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作文的教學上,但教學效果并不顯著,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也并未達到現實要求。因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誤區進行探究與分析,并且針對這些誤區提出圖形教學的新型作文教學方法,以求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理解寫作的含義,深化認識、感悟文學意境,體會語文寫作的魅力。
一、利用圖形組織者進行寫作教學的應用
文本的教學是教師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可實踐中很多作文的教學,往往脫離了語文課本中對一些優秀文段的模仿,而在教學時只單單從文本的基礎書面含義對文本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文本的深層次內容,對于寫作的教學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采用圖形組織的應用來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生動的了解作文的寫作模式。
1.圖形的意境之美
譬如在教授學生古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時候,輔以一幅源源江水向天邊流淌的圖畫,就能更好的使學生了解這首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中表達出的詩人最為凄婉的亡國哀思。因此,學生也能夠在其教學中,更深層次的學會寫作意境的描寫。
2.圖形的感知之美
有的老師在教授作文時提倡學生多使用一些四個字的成語,美其名曰:幫助小學生記憶,可是正是這樣的舉動毀壞了一篇作文的韻律之美。而采用圖像組織的教學方式,就可以通過不同的圖片實現學生對于不同類型寫作的感官認識。比如通過比較對照圖可以對比不同類型的寫作的要點的不同的側重。
3.用圖形講解寫作的修辭
一定的語言內容可以生成的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而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便將同樣的語言內容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學意象。這就是語言之美,修辭之美。但是只通過講解的方式很難使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修辭的韻味。在講解對愁緒描寫的修辭時,輔以自在飄零的飛花和綿綿的細雨,就能更加直接使學生體會到該種修辭的描寫之美。而思維導圖的使用能夠使得學生思維更好的進行發散。
4.用圖形講解寫作的靈魂之美
作文的靈魂是寫作者感情融于意象的升華,一室一暗香,獨倚在一抹月色的西窗下,“歸雁”便是思念的信者;在洛陽的送別中,“玉壺”便是王昌齡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的體現,中秋佳夜;望月而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便是作者離愁別緒最為真實的寫照。所有的意象在紙上的詩句中,印瘦了詩詞綻放的情節,碾盡了燈火闌珊出的一池墨香。這時,寫作所能引起的靈魂的共鳴便躍然于紙上。在對小學生的教學中加入對文章寫作靈魂探析的深層次圖形分析,通過不同大小的寫作要點在餅圖中所占比例的分析,再通過魚骨圖對其靈魂進行拓展,能夠更容易的使學生明白寫作靈魂的重要性。此時,小學生對于作文的寫作的認識已經有了本質的提高,教師可以算是教有所得,而學生也確實可謂學有所獲了。
二、圖形組織者寫作的教學的改進
1.圖形組織教學也要因材施教
無論教學的形式如何,最基本的一點還是應該以讓學者學到知識為前提。因為如果學者沒有應有的基礎知識,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改進都是妄談。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過改進對寫作本身的教學,提出新型的圖形教學法外,就不需要注意采用其他適當的教學方法。在國內,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集體授課,因此需要調節好因材施教和集體授課之間的關系。在總體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個體采取更有利于其發展的教學方法。這也對老師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們的廣大教師注重并尊重學者的個性化差異,促使學者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個性化也得到相應的發展,這樣也才能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品學兼優、學有所成、學有所長的優質人才。
2.圖形組織者教學要更加以學生為中心
由于小學生缺乏基本的語文學科結構知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使這些魚骨圖、概念圖的構造盡可能的簡潔易懂,以使得小學生對該方式的接收更加容易。還有在進行作文的教學時,不能只關注學生現在的寫作技巧的培養,而要注意對學生長久寫作素養進行進一步的提升,這樣才能避免寫作空洞化、機械化、成人化問題的發生。
結束語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文本中都編入了大量的優秀作文,編者希望通過對這些極具代表性的作文采用新型的圖形組織者的教學模式,讓廣大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培養出讀者更高的、更深層次的審美情趣與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融入傳統美德的教育。但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不如人意也從側面體現出了教育體制中存在的一些比較急功近利的誤區。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圖形組織這教學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擴充解釋,以期使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能夠使更多的小學生學會寫作,懂得寫作。
【參考文獻】
[1]戎振綱. 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的反思 [J]. 廣東教育,2007,(7- 8). 76
[2]普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 ) [Z] .北京: 人們教育出版社,2003 : 17
[3]鄭青.論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意境美 [J]. 考試周刊, 2008,(10): 155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新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