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行,提出了中學地理課堂的教學要實現有效化的要求。這種有效與以往的教學不同,它不是單向性考究教師教學的自我滿足或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怡然自得;這種有效性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發展,即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其自身的潛力是否被挖掘,是否到達對知識的內化,并為其今后在生活中將地理知識外化為實際的行動起了推動作用。筆者通過總結,認為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有有效性的架構應該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把握課程的整體性、要把握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認同點,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理論;中學地理;教學
積極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科任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新時期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再現。筆者將從教師教學理念轉變、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認同點三個方面對基于有效課堂的中學地理課教學構建進行探討。
一、基本點:地理教師轉變學生觀與教學理念
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要真正實現從無效走向有效,首先就是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沒有地理任課教師觀念的轉變作為支撐,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不具有長久性,這種有效是“假的”有效,影響中學地理教師如何教,教的效果怎么樣的因素歸結起來有內因和外因兩點。
1.用好“外力”促進中學地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外力也即外因,是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外因的范圍很廣,但是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各級教育主管在部門的相關政策是否有利于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實事求是的制定符合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教育政策來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例如不斷調整新課程標準,使其動的“新”;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使教學觀念先進的教師可以獲得優先的晉升機會等。
中學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價值,教師只有在適當的教學環境之下才能轉化教學觀念,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發揮地理課的獨特價值。例如,學校應定期開展校內各科任教師之間教育教學經驗座談會,使地理任課教師不僅僅可以同學科內的教師相互學習,更可以從其它課的教學中借鑒有效的教學經驗;除了校內的教學經驗交流,還可以將范圍擴展至同一區縣、市、省的學校之間;而且這種交流應該成為一種長期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效果。
2.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新課程時代的內在蛻變
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建構,應該是教師以積極負責的態度引導,學生熱情高漲的參與。
教師的教學觀念要從陳舊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們生活的大洲》第一節自然環境時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課前先給學生印發導學案,將教學知識點給學生進行梳理,并讓學生結合實際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生分組進行交流之后將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例如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舉例說明亞洲的一些著名山川,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得出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不僅僅限于課堂,其有效性還與于平時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有關系。地理學科的課時少,與學生接觸也少所以要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將自己對學生的愛體現在語言、動作、行為甚至眼神之中,例如中學地理教師通過組織開展地理知識競賽、地理知識交流會、地理學習興趣小組這些都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適合地理學科的教改是教師成長的立足點
1.遵循教學內容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時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不能將本身為整體的教學內容分割開來。提問不能只是表層的問題,否則教學將顯得十分淺顯,例如;提的問題均是教材中的前半句,讓學生答后半句,學生隨著教材一串就答對了這樣的提問毫無意義例如講授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們生活的大洲》第一節自然環境時,有的教師就會以“我們生活在……”導入,這樣的提問缺乏新意。
2.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師生互動
互動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動過程中切忌對話的繁瑣無聊。教師可適當運用游戲法進行教學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對號入座的大洲大洋游戲。將班級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個組一個代表上臺分別演示多媒體展示的大洲和大洋名字,如果答對了,就會出現一個卡通人物彈吉他的圖片和音樂;如果答錯了,就會出現一個小青蛙吐舌頭的圖片和音樂。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地理課堂教學有效化。
3.把握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認同點
地理教學內容本身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建構也將是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可利用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教授自然地理時,在對宇宙空間探索等知識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移民太空后如何解決的能源、食品、水源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分享其討論成果。這樣一來,學生即可以運用源于生活和學習的知識經驗解答問題,既提高了只是內化的效率,同時也是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
總之,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要深刻領會“有效”一詞。把握有效的范圍既包含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職業滿足感,同時也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發展,兩者應該是高度統一的有機體,不能被分割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林憲生《地理教學基本理論問題》吉林人民山版社2002年
[2]徐宇田《利用地理圈像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地理教育》2004.2
[3]姜瑋《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核心》教學研究人民教育出版杜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魏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