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實際教學的效果不佳。如何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是很多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注個體差異;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還課堂與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課堂練習,改變作業批改方式,探討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高中物理是一門學生認為比較難的學科,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教學中,教師千辛萬苦的教,學生學起來也辛苦吃力,但實際效果卻很不理想。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基礎課,學生必須學好物理,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是很多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注個體差異
新課改提出后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是,立足九年義務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尊重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應以這個目標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可以采用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創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索,實現師生的互動,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掘。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備課時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課堂提問中要充分落實對各層次學生的關注,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提出一些淺顯、基礎的問題,并一步步啟發。對于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可由教師做好鋪墊,設計一些臺階,讓學生一步步解決。如教學《機械守恒定律》一課時,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尋找機械守恒定律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照顧到這些學生,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將推理過程用層層推進的問題設計出來:
設計的問題為:分別寫出上圖中物體在A處和B處的機械能EA;物體由A運動到B時,是什么力在做功?這個力做功有什么特點?該力所做的功W的值是多少?運用動能定理證明A運動到B的過程機械能守恒。逐漸降低問題的難度,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合作討論,認識到物體只有重力做功時機械能守恒,在動能定理的基礎上推導出機械能守恒的定律方程。這樣的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物理學習的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把較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合作交流并解決問題。教師首先應精心設計問題,將物理知識設置到有趣的問題請環境中,鼓勵學生質疑,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發現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組織他們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當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全面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并再給出一定的思考和討論時間,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主動創新的能力。如教學《力的分解》一課前,讓學生巧移書柜。教室后面有一個在裝滿書的書柜,上課前先請一個大個子的學生推,書柜稍稍移動一下,然后又找了個柔弱的小個子學生,讓他將兩個長木板放在書柜與教室墻壁之間形成“人”字形,很輕松的推走了書柜,引起學生一片轟動。這時,及時引入新課:“為什么兩位同學推的結果不同呢?‘力的分解’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活躍度,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三、還課堂與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認知過程必須通過個體的實踐完成,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自己作為指導者指導學生主體進行認知實踐,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將實踐活動中認知體驗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如教學《速度》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速度的概念,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在進行新課之前,找兩名學生說說自己100米短跑的成績,然后請同學比較判斷哪個同學跑得快一些,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緊接著,教師提出問題,是否還有別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找出判斷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然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在時間和位移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如何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讓學生再次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并讓他們用根據討論得出的方法進行實踐,教師在旁邊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和個別輔導,讓學生完整、深刻的理解速度的概念。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四、加強課堂練習,改變作業批改方式
知識的學習需要借助練習題鞏固和提高,因此應加強課堂練習的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知識點,加深理解和記憶。根據反饋的問題,及時對共同性的問題進行講評,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作個別輔導。將練習和作業與備課結合起來,教師能夠切身體會到作業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負擔,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避免課堂講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針對各層次學生的作業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有效。
五、小結
對于高中生來說,物理學習具有很大的難度,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的策略,精心設計課堂,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楊曉國.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王懷琴. 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實施有效教學[J]. 科技信息, 2010(24):294-295
[3]張永斌. 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11(3):111
[4]田有為. 淺議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 學周刊:A, 2012(4):87
(作者單位:福建三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