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行業的全球性企業都無法避免賄賂和腐敗風險的影響,零售業近期爆出的賄賂和腐敗問題已經印證了這一點。零售商及擁有零售商店的消費品制造商,在將其業務擴展至消費需求日益增加的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考慮腐敗風險。
根據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簡稱“FCPA”)規定做出的刑事執法行動已由2004年的僅兩宗增加至2010年的48宗,而目前尚在調查中的案件估計至少有100宗。英國和其他國家也建立起同類法律。這一切都意味著忽視腐敗問題會使企業及其股東損失慘重。
零售商在拓展新市場時,難免需要與當地的海關官員及稅務機關打交道,取得牌照和許可證,申請工作許可證、簽證以及接受審查和認證等。在腐敗猖獗的國家,所有上述活動都有機會衍生回扣支付。因此零售商應當定期評估其面臨的腐敗風險。他們可以從七大類問題入手,了解其全球業務活動情況。
要對整個國家風險概況有所了解。比如零售商經營業務的國家的文化、政治及監管環境如何?其賄賂和腐敗行為是否已司空見慣?零售商與其海外代表的關系越疏離,其觸犯反賄賂法的風險就越高。很多設有零售商店的消費品公司都委托代理商管理其海外業務場所,當中有些公司認為這種組織架構能夠使他們完全隔絕FCPA風險??上н@可能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
要針對潛在海外業務合作伙伴和代表執行盡職調查。如是否曾向官職人員支付款項,而這些人員其實是企業員工、官員、或代理。合資伙伴或代表是否與潛在政府機構客戶的官職人員有關聯,或由其所引薦?零售商有否向海外合作伙伴、代理及其他代表提供合規意識的培訓?
在海外國家的某些開支可能帶來風險。向零售商或消費品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業務合作伙伴提供了什么饋贈、餐飲和款待?是否存在不尋常的支付模式、不尋常的高額傭金或特別的財務安排,并且當中涉及零售商消費品公司或其海外子公司和相關第三方?
要厘清業務模式與業務關系。如何與海外國家進行業務交易?在采購資源和購買外國貨品時,如果利用美國的外國貨物進口公司來完成,風險就要比海外經營零售商店低。零售商或消費品公司有否聘請海外官職人員及其家庭成員為其員工或承包商?
要對現金賬及會計記錄進行監控。零售商如何對其位于美國境外的銀行賬戶、零用現金和存貨進行監控?零售商轄下的組織機構及其第三方中介機構(例如合資伙伴、代理、顧問、分銷商等)的費用或會計記錄是否欠缺透明度?
要對法律法規與合同事宜十分謹慎。零售商或消費品公司要在海外地區開展業務,需要取得哪些商業牌照、許可證、認證及接受哪些審查?在美國境外的司法管轄區,哪些人被授予了企業的委托權?
要明確反賄賂法規的政策及程序事宜。比如目前實施了哪些政策和程序來支持FCPA及其他反賄賂法規的合規工作?大型跨國公司要想避免腐敗帶來的損失,就要建立起一個嚴謹完善的FCPA與反賄賂合規程序及相關控制。了解并回答上述這些問題,有助于零售商在當下迅速識別危險信號,實時做出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