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顧匆匆過去的2011,留下多少“危機”悠悠:從國際上來看,“歐債危機”使得多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全球經濟不景氣;從國內來看,“溫債危機”使得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對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國內外經濟的綜合影響,使得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關鍵詞:溫州;民間借貸;改革;金融試驗區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1-0064-02
引言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談到國務院為何選取溫州來打響改革的“第一炮”,首先,溫州是中國民間資本量較大、資金較為活躍的地區;其次,溫州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資金需求量大,同時,該地區民間借貸的一部分風險已集中爆發。在這種情況下,“溫州改革”是有典型意義的。下面我們就以溫州為例來談談中國的金融改革。
一、溫州民間借貸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中國金融體系不健全,借貸款機構魚龍混雜。溫州空前活躍的民間借貸,源于中國特殊的金融體系。中國經濟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存在著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劃分。在當前的金融體系下,國有、大型企業有正規金融機構較好和優先的信貸資源,而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往往因為自身固有的一些風險而被正規的金融機構拒之門外。企業家想創業發展,必須擁有充足的資金,而融資的最佳途徑是向銀行借貸。但是,銀行為了要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其放貸風險必須很低,因此對于那些中高風險的中小企業來說,銀行的資金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銀行大都只向低風險的國有、大型企業發放貸款,從而保護了存款人的存取款安全。
2.溫州民間借貸的市場需求始終存在,資金需求勢頭強勁。溫州的民間借貸,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活動特征。一直以來,溫州民間借貸活動比較活躍,成為正規金融的重要補充。2011年上半年,國家采取了極度收縮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數次加息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造成之前生產擴張的中小企業資金供需更加緊張,面對資金緊缺,企業主只能通過民間借貸來完成資金融通。中小企業融資難、民間資金高利率、銀行吸收大量儲蓄等無不表明了今年資金的緊張程度。
3.負利率時代下的民間借貸如魚得水。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收入不斷增加,除去日常開銷外,還有許多閑置資金,這就為溫州民間借貸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由于通脹的爆發,CPI的上漲,普通百姓的錢都在銀行縮水,而當前社會上投資理財的方式十分有限,居民手中擁有的閑置資金基本上是存入銀行獲取低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能夠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的多數是國有大型企業,普通個人儲戶根本沒有能力涉足一些大的投資項目。因此,“負利率”帶來的儲戶存款貶值導致資金四處尋求投資機會,而民間借貸這時候就成為了大量居民為對抗通脹風險以獲取更高收益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二、由溫州民間借貸所引發的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的改革與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民間借貸對溫州中小企業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國內經濟外需受阻、內需不足,使得中小企業步履維艱。自2011年4月起,溫州中小企業主出現了“跑路潮”,從而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讓溫州的民間借貸體系瞬間崩塌。
1.溫州經濟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在經濟發展初期,溫州人通過投資實體經濟獲得財富。可隨著近幾年資本虛擬運作的盛行,溫州人并沒有繼續專心于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而是把錢投入到虛擬資本市場當中以獲取更高收益,由此便帶來了產業“空心化”現象。現在溫州企業的實業精神在漸漸衰退,急躁、浮躁的理念支配著一些企業家的行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如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業不穩,經濟絕對不可能健康發展。
2.民間借貸體系不健全,溫州民間借貸高利率化。在過去三十多年中,民間借貸對于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于溫州民營企業運營風險一直較大,再加上銀根縮緊,溫州企業主很難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資金以維持正常運轉,這些企業只得把主要融資渠道,轉向利率越來越高的民間借貸。資金供求不平衡,高風險要求高收益,以及民間投融資渠道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溫州民間借貸高利率化。這樣的后果不僅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而且對社會穩定也形成了較大的威脅,這就為溫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三、溫州“金融試驗區”的建立對中國金融改革的利與弊
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現時融資艱難的溫州,終于迎來重大政策利好。隨著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的成立,溫州的民間借貸有望率先合法化。對于眾多緊缺資金的中小企業而言,民間金融的規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它們的生死。
(一)改革試驗的有利之處
1.溫州金融綜合改革有利于為未來中國金融改革提供方向和經驗的積累,將對全國金融改革產生示范作用。溫州此次將重點推進五大領域金融改革創新,包括建立健全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組織體系;大力推進民間金融陽光化和規范化;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培育和發展地方資本市場;強化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和風險防范。該舉措肯定了溫州民間金融存在的合理性,鼓勵溫州進行體制創新,為即將到來的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從金融層面而言,通過試驗區的建設,可構建與民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地方金融體系,為中國金融改革、為民間資本面臨的各種困局找到出路,具有全國性的指導意義。
2.放寬金融業準入標準,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目前,政府部門對金融業準入門檻進行嚴格控制,導致金融體系層次性過低,并引起銀行壟斷。當前的金融改革可以完善中不健全的金融體系,促使民間借貸得到更好更規范的發展。比如在年初頒發的《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建立債券市場監管協調機制,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穩妥推進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和國債期貨市場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小型金融機構,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等。溫州金融改革試點也提出要規范發展民間借貸、探索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這些措施有利于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由此來打破銀行業壟斷。
3.溫州金融試驗區的建立有利于中國實現銀行利率市場化的目標。溫州此次金融改革,允許民間資金發起合法性的新型金融組織,這種改革能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比如溫州金融改革的重點是構建秩序化、陽光化和合法化的民間借貸市場,同時《方案》提出了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防止監管真空出現,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加強監測預警,理清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邊界,強化和落實地方政府處置金融風險和維護地方金融穩定的責任。這些措施的目的是規范市場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以便更有效的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二)改革試驗的局限
首先,對于民間借貸的后續發展,我們應持觀望態度,綜合改革試驗區只是一種探索。在改革過程中,具體的實施細則會涉及到外匯體制管理、銀行監管層等方面,涉及的部門和主管部門很多,而不僅僅是只涉及某一個領域。評估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對現有體系到底產生哪些影響,還需要觀察評估,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其次,溫州改革還欠缺法律層次的支持。近年來,為促進民間借貸行為的合法化,中國政府一直在采取相關措施。在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提出的系統方案中,把以前分散的舉措配套起來實施,并用制度固定下來,使之系統化。但是,民間金融的真正基礎還在于立法。溫州市金融改革目前只是一個試點,民間金融還沒有涉及立法層面。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依法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現在卻沒有相關法律可依,商業銀行法中是不允許民間資本設立銀行的。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并不意味著對民間借貸合法性的肯定,并不意味著對溫州乃至全國的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結語
金融業在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要轉變自身的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合理布局,努力實現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要跟蹤分析金融市場動向,密切關注民間借貸狀況,規范客戶理財產品。當前要嚴打非法金融活動,重點是社會非法集資,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慘烈的“跑”、“跳”終于撬開了改革試點的沉重大門。主動改革也好,逼出來改革也罷,此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方談話二十年后,中國再改革終于從“民資準入”破題。
參考文獻:
[1] 唐吉榮.從溫州民間借貸發展看中國金融改革[J].發展研究,2012,(1).
[2] 梁亞,趙存耀.“民間借貸”的法律邊界——以溫州“跑路潮”為背景[J].金融法制,2012,(1).
[3] 何錫金.“溫州跑路現象”的原因和啟示[J].經濟縱橫,2012,(3).
[4] 何萍,萬顆星.解析溫州民間借貸[J].企業技術開發,2012.(1):31.
[5] 盧成萬,周昭雄.淺析溫州民間借貸高利率成因[J].商業經濟,2012,(3).
[6] 郝巍.淺議“吳英案”背后的法律問題與金融制度問題[J].商業文化,2012,(2).
[7] 辜勝阻,周德文.實體經濟困境與出路[R].時事報告,2012:24-26.
[8] 劉藏巖.溫州模式演繹特色民間借貸[J].金融市場,2004,(12):25-27.[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