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標教學法和多樣化考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目標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采用模塊式教學、階段性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步學習,降低學習難度的梯度,逐步完成整體教學目標。采用診斷性、形成性以及終結性評價系統,多樣化考核方式由“課堂提問+章節測試+閉卷考試”三結合的形式構成,實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
關鍵詞:目標教學法;模塊式教學;階段性目標;多樣化考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8-0139-03
一、引 言
目標教學法是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B.S.BLOOM.1913—)提出的,其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掌握學習”、“教學目標分類”、“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其宗旨是為了使學生達到掌握學習。該理論對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有很大指導作用,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目標教學法的理論符合我國教學改革的需要,適合我國的國情,因此,近幾年來,對目標教學法的理論引進,對其研究日趨活躍,教改實驗范圍越來越廣。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運用科學的技術和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確定是否達到教學目的。教學評價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經濟動物生產學》是動物生產學類的學科之一,隸屬于動物科學專業的專業課。經濟動物是除傳統畜禽、家魚以外,處于馴化馴養狀態的、具有特殊經濟價值的和一定養殖規模的特需動物。已被許多專家所公認。
由此確定了涉及到從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數十種物種如水貂、狐貍、貉、犬、毛絲鼠、麝鼠、海貍鼠、兔、鹿、麝、熊、蛇、鱉、龜等。該門課程是對動物科學專業開設,也就是說,在學生學習了生產學專業基礎課如動物營養學、飼料學、遺傳學、育種學、繁殖學、獸醫學等專業基礎課以后學習,以馴化為基礎,選擇馴化較為成功、馴養歷史較長、養殖量較大、成規模生產的動物為主,如水貂、狐、貉、犬、毛絲鼠、麝鼠、海貍鼠、兔、鹿、麝、熊、鴿子、雉雞、鴕鳥、蜂、蠶,而非野生動物和傳統農用動物。具體內容涉及到養殖簡史、國內外養殖概況與養殖前景、生物學特性、品種與繁殖技術、遺傳特性與育種、營養需要與飼料、飼養管理、產品性能、采收與加工、場地建設與設備等生產學內容。
本科教學質量令社會各界擔憂。事實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據不完全調查,在校學生中,50%左右的學生能嚴格要求自己,態度端正,認真學習,成績力求更好,爭去保研保博或者考研;有10%左右的學生無故曠課、遲到早退、不認真聽課、課堂睡覺、看課外書、發短信、聽音樂、閑聊、繡十字繡、抄作業等現象較為嚴重,不及格率較高,且從不顧及及格與否,也沒有產生壓力。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家庭教育、社會影響以及教育制度、生源質量、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等問題有關。如何確保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良好的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文通過對于和多樣化考核在《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梳理目標教學規范教學過程,采用多樣化考試制度,使得教學和考試聯動,以期提高《經濟動物生產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梳理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梳理《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目標(見表1)。
表1 《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目標
總目標章的目標節的目標(*為難點,**為重點內容)作
業備注
掌握動物馴化及其經濟動物生產理論和技術緒論掌握動物馴化理論與方法經濟動物略
引種**
動物馴化
第一章
水貂掌握水貂生物學特性、產品性能及其水貂生產技術水貂的生物學特性
貂品種與繁殖*,**技術與實習結合
貂遺傳特性*與育種
貂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技術**與實習結合
貂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貂皮性能*、采收、加工與品質鑒定與實驗、實習
結合
第二章
狐掌握狐生物學特性、產品性能及其狐生產技術狐的生物學特性
狐的繁育*,**
狐的飼養管理
狐皮性能與品質鑒定**與實驗、實習
結合
第三章
貉掌握貉生物學特性、產品性能及其貉生產技術貉的生物學特性
貉的繁育*,**
貉的飼養管理
貉皮性能與品質鑒定**與實驗、實習
結合
第四章
兔掌握兔生物學特性、產品性能及其兔生產技術兔的生物學特性
兔的品種與繁殖技術**與實習結合
兔的遺傳特性*與育種**與實習結合
兔的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
技術**與實習結合
兔的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兔產品性能*、采收、加工與
品質鑒定**與實驗、實習
結合
兔場的設計、建造與設備實習
第五章
鹿掌握鹿生物學特性、產品性能及其鹿生產技術鹿的生物學特性
鹿的品種與繁殖技術**與實習結合
鹿的遺傳特性*與育種**與實習結合
鹿的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
技術**與實習結合
鹿的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鹿產品性能*、采收、加工與
品質鑒定**與實驗、實習
結合
第六章
鴿掌握鴿生物學特性、品種性能及乳鴿生產技術鴿的生物學特性
鴿的品種與繁殖技術**
鴿的遺傳特性*與育種**
鴿的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
技術**
鴿的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第七章
雉雞掌握雉雞生物學特性、品種性能及仔雞生產
技術雉雞的生物學特性
雉雞的品種與繁殖技術**
雉雞的遺傳特性*與育種**
雉雞的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制技術
雉雞的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第八章掌握鴕鳥生物學特性與養殖技術了解鴕鳥養殖歷史和生產概況;理解鴕鳥品種、營養需要、產品性能;掌握鴕鳥生物學特性,工廠化繁殖技術、飼料配制、飼養管理。與實習結合
三、教學組織
《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組織見下圖1。
圖1 《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組織
《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過程如下圖2。
圖2 《經濟動物生產學》教學過程
四、采用多樣化考試
表2 采用多樣化考試
教學
評價測評
形式測評次數
(反饋-矯正)計分備注
診斷性評價課堂
提問每節課開始前隨機提問3-6人,了解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了解教學質量,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出勤情況。不計分對于缺席的,按曠課處理,而且追加提問次數;
形成性評價課堂
提問每節課隨機提問6人,了解教學質量,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出勤情況。人均2次,各計100分課堂提問記作平時成績。
章節
測驗每章結束前進行隨機測驗(8次),了解教學質量,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出勤情況。8次,各計100分章節測驗測評都記作平時
成績。
實驗項目測驗每實驗項目結束前進行測驗(6次),了解操作目標掌握情況,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出勤情況。8次,各計100分單獨記成績,6次成績平均
計算。
實習項目測驗每實習項目結束前進行測驗(6次),了解操作目標掌握情況,同時也是檢驗學生出勤情況。8次,各計100分單獨記成績6次成績平均
計算。
終結性評價閉卷
考試考試題量大、覆蓋面廣、難度適中。卷面
100分
總成績總成績=∑[50%(課堂提問+章節測驗)+50%卷面成績]
五、教學效果
目標教學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沒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但避免了教師在新課程開始時就對學生的學業目標作某種固定化預測所帶的影響。采用目標教學法后,人人都能學習,人人掌握學習,絕大多數受教學生都能成為優秀生,最終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采用目標教學法,能促使教師在備課、組織教學、教學評價時明確教學目標,圍繞這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能促使學生預習、聽講、自學以及復習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目標學習,掌握知識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師生都能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采用多樣化考核體系,運用反饋——矯正教學程序,重視診斷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終結性評,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必要的幫助,促進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目標教學法和多樣化考核形式的相輔相成由于采用了目標教學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變得更為主動,注重對知識的應用,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實際動手能力大幅度增強,對概念的理解更為透徹。此時,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體現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多樣化考核形式,可以徹底擺脫以前那種學習就是從書本到書本,考試就是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避免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目標教學法和多樣化考核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使實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讓成績與能力真正掛鉤。比如“毛皮種類識別與鑒定”實習,原來通過教師課堂講解、演示,然后學生測試,寫報告即可,實習效果不是很明顯;后來采取“展示目標、教師講解、演示操作、學生測試和練習、盲試、再寫實習報告”,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很濃,也很積極,教學效果很好。
實踐證明,《經濟動物生產學》這門課程通過采用目標教學法和多樣化考核方式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學習潛能得到了發揮,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建新.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1999(S1).
[2]李建新.布魯姆的“目標教學”理論及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楚雄師專學報,2000(4).
[3]張秀芳.布盧姆的教學理論對我國教學理論的影響[J].教書育人,2005(32).
[4]馮克誠主編.目標分類和掌握學習思想與論著選讀[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5]李永付.論目標教學法在開放教育中的應用[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6]徐炳文.楊育標.目標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8).
[7]孫淑霞,張建成.布魯姆目標教學法的靈活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4(9).
[8]王漢松.布盧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理論評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9]楊小俊.布魯姆的教學評價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咸陽師專(綜合雙月刊),1995(10).
[10]徐麗香,萬家富.目標教學法和多樣化考核形式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