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和漢語用法相近的知識學生往往難以掌握,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學生本身掌握不夠;再就是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受母語干擾,理解上存在偏差。因此,恰當的進行英漢對比教學,可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漢對比;差異;教學
漢語作為母語對每一個中國學生來說如流淌在體內的血液一樣影響無痕,稍不留神就用漢語思維去替代英語思維。顯然,漢語思維在英語情境中自然要碰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英漢比較教學,可以達到優化英語教學的效果,試舉三例。
一、名詞量詞的差異
1.英漢語言中量詞的分類
一般地,漢語量詞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兩大類。名量詞即物量詞,表示人或物的計量單位的詞。具體還可分為度量衡量詞(尺、畝、斤);個體量詞(件、位、張)和集體量詞(雙、副、對);動量詞則為表示動作或行為計數單位的詞,分為專用(回、趟、次,遭等)和借用(看一眼的眼,踢一腳的腳)。物量詞在英語中的表達需區別對待,度量衡量詞英語中有對應的詞,如meter、yard、foot、pound等;而個體量詞在英語中無具體反映,因此在譯成漢語時要依據漢語量詞的使用習慣添加量詞,如a flower、a knife 等這類詞對應的都是英語中的可數名詞。英語中不可數名詞則要借助英語中的名詞來表達“量化”,如piece(塊)、(sheet張)、glass(杯)等,形成“數詞+借用量詞的名詞+ of +名詞”結構。集體量詞相當于英語中的名詞,如pair、couple、pile、bit、bunch等,使用時也采用量詞后加介詞of形式。
2.英漢語言中量詞的差異
只有了解了英漢量詞的差異,使用時才能更準確。有兩點要強調:(1)英語中當作量詞使用的詞其實詞性都是名詞,因此當表示數的量數詞大于1時,則充當量詞的的名詞應按照可數名詞的規則使用復數形式。如:two pairs of glasses、3 piles of wood。(2)英語中的“量詞”其實質是定語,而后邊的中心名詞(事、物)要依據實際可數與否的情況來確定單復數形式。a piece of bread、5 pieces of bread、a pair of glasses、two pairs of glasses。(3)借用到英語中的漢語詞“元” 以yuan形式出現,使用中遵循了漢語的量詞性質,在英語中使用時不作可數名詞使用,100元表達為:one hundred yuan。
二、定語位置的差異
漢語語法中表明定語不論來源多復雜,位置相對固定,即前置。所謂前置是以被修飾或限定的名詞為中心,定語一般都是放置在中心名詞前。例:
單個的字:(紅)花 (綠)葉
單個的詞:(彩色)膠卷 (木頭)椅子
短語:(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我們共同的)理想
句子:(他昨天剛買的)手機
(剛才我們在公園里遇到的那個)女孩
注:以上各例括號中的內容均為定語,皆前置。
英語中能做定語的類型相對比較復雜。這一點與漢語還是基本上一致的,但是與相對單一的漢語中定語的位置——前置相比,英語中定語則要細細分析了。
單個詞做定語前置。如(red) flowers (green) leaves。
短語做定語,后置。介用短語,如:girl (in red) 、students(in your school); 不定式短語,如something (to eat)、nothing (to tell you);現在分詞短語,如:man (holding a camera)、studeuts (playing on the play ground);過去分詞短語,如:solderes (wounded in the war)。
句子作定語后置。英語中的定語從句都是后置形式出現的。從定語從句的核心構成上看,就一目了然,即先行詞+從句(引導詞+從句其他成份)。
例:the film (that we saw yesteaday)、the books (that were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三、詞性成份的差異
1.詞類數量上差別
英語中共有十種詞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數詞、連詞、冠詞、介詞、感嘆詞;而漢語中共有十二種詞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量詞、代詞、連詞、介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2.句子成份種類的差異
英語中句子成份一般包括:主語、謂詞、賓語、表語、補語、定語、狀語、同位語,但是一般地說構成句子主干成份主要是主語、謂語、賓語(表語)補足語;漢語的句子成份一般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從上可見,英漢兩種語言句子成份種類上還是存在差異的。表語是英語中獨有的,漢語中沒有此類,補語在英語中主要是指賓語補足語(被動語態中稱為主語補足語),漢語中補語則是在動詞后起補充說明作用。
3.詞性充當成份的差異
英語中充當謂語的都是動詞,且是實意動詞,其它類型動詞都不能單獨作謂語,幫助動詞構成謂語,或者成為謂語的一部分。如助動詞是幫助構成否定、疑問句式,或構成某種時態的一部分;情態動詞必須和實意動詞連用表示情感、態度或意愿等;聯系動詞則和其后表語一起構成謂語部分。而漢語中除了動詞可以充當謂語外,名詞、形容詞、介詞短語也可以充當。如:今天星期天(星期天名詞作謂語);他老實(老實是形容詞作謂語);我在教室(在教室是介詞短語,在句中充當謂語)。
另外英語中表語成份是指聯系動詞后的成份。漢語中動詞“是”被定為“判斷詞”,其后成份一律被界定為賓語。
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英語表達時出現很多啼笑皆非的錯誤。究其根源,就是英漢兩種語言中成份構成區分不清,存在兩種語言中成份構成串用現象,教師一般會從英語層面去教授知識而忽視了作為母語的漢語這只無形之手對學生的影響。
(作者單位: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