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是近年來熱門而又時尚的話題, 21 世紀的人們必須要懂電腦,能掌握運用電腦來進行工作和學習的手段,否則那則是現代科技文盲。任何事物有利但也有弊,這也是事物的必然關系,本文從學生網絡自我保護意識的現狀出發,進行分析,并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角度進行了對策探討。
【關鍵詞】網絡;自我保護;現狀;對策
現在許多孩子對網絡非常迷戀,經常有家長抱怨說女兒剛滿7歲,玩起電腦來絕不亞于成人。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使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長此以往,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學生的安全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一、小學生網絡自我保護意識的現狀
我們對小學生網絡安全做了一份調查問卷,分別對高中低年級200名學生發放了問卷,問卷結果表明:網絡在學生中普及率很高,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了解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小學生平時上網80%是聊天,玩游戲,他們在利用網絡交往時通常和真實的自己完全不同,使用不文明語言,隨意發表攻擊性言論等等。在網友邀請視頻甚至現實見面時,學生往往毫不防備,68%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就已經能徹底了解網友,見面也不存在任何危險,82%的學生曾經在網絡上透露自己的信息。五分之一的同學對網絡上的信息毫無戒備,有被網友欺騙經歷的學生人數竟超過了一半還多。52%的學生認為上網占用了休息日的大部分時間,導致視力下降,學習成績下降。有24%的學生崇拜或欣賞電腦黑客;有11%的學生嘗試過當黑客;有18%的學生不認為或不清楚黑客行為是違法的。在機房或網吧發現黃色網站鏈接,有10%的學生會去隨手點開瀏覽。有25%的學生會主動或偶爾游覽不健康的網站。
有75%的學生遇到同學接觸不良站點會反對;有16%的學生默許;還有9%的學生會參與。有80%的學生認為瀏覽不健康網站對青少年成長有不良影響;11%的學生認為無不良影響;還有9%的學生認為有利有弊。
還有一些學生說:“我收到這樣的信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還有一次,我打開一個郵件,屏幕上突然出現一個男人的照片。我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接著,照片中的男人的頭突然從照片上掉了下來……實在嚇壞我了。當天晚上,我做了一整夜的噩夢。發信人自己可能覺得挺有趣的,但是我實在是討厭這種惡作劇的行為,討厭極了!”
現實告訴我們:學生不僅僅是網絡安全的受害者,也往往成為網絡安全的傳播者。
二、建筑安全網絡“防護墻”三步走
通過前面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和初步分析,可以看到網絡在有利于拓寬學生思維和行為空間的同時,也給涉世未深、價值觀尚未定型、辨別能力較差、缺乏抵御力的小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和消極影響,而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及家庭必須正確面對這一新的挑戰。
(一)學校要重視優化對孩子的上網教育
1.用“愛”來教育每一個學生。缺少愛的學生更愿意呆在網吧,在虛擬世界里找尋各自的“快樂”。因此每一位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應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用愛來溫暖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校園里處處感受到溫暖和安全。
2.做好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到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選擇能力,增強網絡道德責任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3.通過校規校紀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學校要把社會對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要求轉化為學生必須遵守的校紀校規,強制學生遵守。
4.建立和完善校園網絡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讓學生樹立不利用網絡發送有害信息或進行反動、色情、迷信等宣傳活動,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防止沉迷網絡游戲和其他電子游戲。
(二)家庭要重視優化對孩子的上網教育
小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在家中度過,上網的時間和地點主要也是在家中或校外的網吧。抑制學生上網,家庭的教育、監管極為重要。因此作為學生監護人的家長應做好以下幾點:
1.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別是那些性格孤僻的學生,與外界交往較少,這時他們就想到去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尋找精神寄托。因此家長們應給孩子創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時時能體會到家的溫暖和安全,讓家對他有吸引力,這樣就會減少網絡對他的誘惑。
2.注意自身修養,家長的言行就是孩子的直接榜樣,因此每個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引導和教育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孩子誠實了,才能不習慣說謊——上網去了,可偏說被老師留在學校補課;自己缺錢上網了,可偏說老師要收資料費了。孩子守信了,也就守時了,該回家的時間就不會去網吧了。
3.引導教育孩子明確上網目的。對于不懂網絡知識的家長,可以通過自己對網絡的學習和了解,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形成健康的網絡素質,不迷戀于游戲等不健康信息,理智地對待學習和上網的關系。
4.多與學校和老師溝通配合。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在百忙之中還是抽點時間和學校、教師溝通,了解學校的作息時間、收費情況,減少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管理之間鉆空子的機會。
(三)社會對網絡信息的管理要規范化、科學化
首先,因此需要國家加大對信息產業的投放,尤其是有關技術部門,應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重大職責,及早研制出能有效“過濾”不健康信息,為未成年的學生輸送科學、健康的信息軟件,引導他們健康上網;另外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檢查與監控,若發現不健康信息資源,嚴肅查辦,嚴格規范和科學化信息的源頭已刻不容緩。
其次,要加大打擊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由于受利益驅使,網吧業主們大多數不擇手段,利用小學生尚未成年,缺乏基本的判斷力、辨別力和自控力的弱點,誘使他們在網上涉及一些較為刺激的不健康信息,提供吃住等條件,誘使他們長時間呆在網吧。
總之,現在的小學生伴隨著網絡在成長,對于他們上網只堵是不可行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實,采取積極有效的引導和防護措施,社會、學校、家庭應為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盡職盡責,要共同關注對他們的網絡道德教育,發揮各自教育、引導的不同作用,充分發揮網絡的積極功能,使網絡伴隨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崔宇鵬.校園網安全防御策略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08(29):209-210
[2]鄧小莉,黃正榮.論校園網網絡安全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9(4):503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猴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