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教師的職責是在教學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展示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的氛圍中展現生命活力。現今語文閱讀教學,幾乎被枯燥乏味的條理梳理和技巧訓練所充斥,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因此,我們呼喚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個性發展有更深的根基,個性的展示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關鍵詞】個性閱讀;創造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并且“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此建議,反映了目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新理念。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改變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獨霸課堂,學生被動壓抑的局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如今的語文教學,教師基本壟斷了“話語權”,教師的話語占據了整個課堂。教師把自己對文本材料的理解來替代學生自身的領悟,抹殺了學生的個性閱讀;總是千方百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自己所創設的所謂唯一正確的答案,忽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性,學生的角色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樣的閱讀教學嚴重窒息了學生的創造力。因而,解放學生的精神空間被視為當前閱讀教學的主要內涵,筆者認為要扭轉過去的局面就要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由被動變為主動,而最好的教學形式就是“尊重并凸現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光輝”。因此,語文閱讀課呼喚感性,語文閱讀課堂需要生命力,讓學生在對閱讀的感悟中把語文的學習當作一種生命的需要。
針對“封閉性”閱讀教學的缺點,我們怎樣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呢?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凸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光輝,首要的是把閱讀的主體權利歸還學生
在閱讀過程中,作為閱讀的主體學生通過閱讀后,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詞句、段落和文章結構,使讀者心靈與作者發生“碰撞”,使雙方情感在同頻共振過程中達到境界的融合,從而將原文的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從而使閱讀閃現學生個性的光輝。
學生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不應該用自己對課文的深加工來替代學生閱讀的艱苦求索。學生閱讀是從模糊情態中獲得獨特認識和體驗的過程,教師不應將知識點從文章整體中分離出來,進行“碎尸萬段”式的剖析,也沒有必要在自己認為十分重要,難懂的地方,細枝末節都不放過,而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要引導學生按照 “尋言——明象——悟道”的順序展開閱讀,培養學生的體悟能力和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情趣。
二、凸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光輝,關鍵是建立“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實踐“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
1.杜絕束縛學生手腳的“圈養式”的閱讀教學,建立開明的“放牧式”的閱讀教學,努力拓展閱讀教學廣度和深度
傳統的保守的閱讀教學特點是“圈養式”,教學內容控制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極其有限的篇目里,導致學生視野狹窄。雖然有課外的語文讀本,但是認真讀的學生很少。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實行“放牧式”,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主動地憑著自己的閱讀敏感去體認,發揮主體、能動作用,使學生主動地發展自我,提高學生自主鑒賞文本的能力,逐漸顯現閱讀的個性化。
2.杜絕機械的“知識型”的閱讀教學,創設互動的“智能型”的閱讀教學,切實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現在的閱讀教學普遍注重“知識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是機械的,教師總是想方設法的把文本知識系統的教給學生,才感到踏實。但實際上,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的對象具有創造性。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組織學生討論、辨析、質疑,引導學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情感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與啟示,領會其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鼓勵他們大膽假設、多角度思考,充分肯定學生的閱讀活動。這樣,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充分發揮,鑒賞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訓練和提高。
3.減少抽象的“理論”閱讀教學,加強具體的“實踐”閱讀教學,挖掘學生閱讀潛能
閱讀的分析往往會涉及到很多理論性的東西。因此,教師平時的閱讀教學強調理論系統的介紹,在學生腦袋里塞進各種系統的理論知識。但是,考試時,學生卻不能靈活加以運用,教和學都是事倍功半。因此,減少抽象的“理論”閱讀教學,加強具體的“實踐”閱讀教學,挖掘學生閱讀潛能。教師應該努力實現“實踐性”閱讀,以教師創設問題和學生發現問題相結合為前提,以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論、在理論中見能力為中心,生動活潑的組織教學。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他們的語言文字功底才能逐步深厚。厚積薄發,考試時,學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發揮,答案才會呈現豐富多彩。
4.教師還應該樹立“超文本”的閱讀教學理念
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不要死守教材,固守一隅,應跳出課本教閱讀,積極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不斷拓展信息渠道,使學生擁有充滿生機和意蘊的閱讀生活。引導學生看電視,聽廣播、上網,使課內、課外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增加閱讀的思維含量,使學生的分析全面、深刻,凸現學生的閱讀個性。
5.營造一個多維互動的閱讀教學課堂
①生生互動。即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生生互動的課堂是流動的、鮮活的、生機的課堂。在閱讀教學課堂中應該讓學生開放交流交換,暢所欲言,提升思考質量。
②師生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閱讀教學,師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對著新問題,對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識積淀之上,建構自己的新視點,賦予自我的新理解,這也就決定了要相互探討,相互啟迪,而最終達成相互提高。
語文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而教學對象的閱讀興趣、能力等諸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閱讀主體對同一文本理解中的多角度性和多層面性。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堅定一個信念:張揚個性的閱讀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破,它反映了教育創新的要求,反映了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當我們以鮮明的“自我”踏進教室時,也是語文課深受學生喜歡之時。課堂就是師生生命涌動的地方,是師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是師生個性魅力盡情得到展示的地方。
(作者單位:浙江省上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