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是高考物理考核的主要能力之一,凡是中學階段學到的數學知識,都可能成為解決高考物理試題的工具。在高考物理壓軸題中,要求考生正確分析試題所給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運用所學物理知識進行列式、推導、求解。而“遞推法”由于本身特點,自然成為高考物理壓軸題中的熱門方法,遞推法適用物體間有多次相互作用且運動具有重復性的情境,現舉例說明“遞推法”在高考物理壓軸題中的應用。
例1(2010年高考理綜(北京卷)24題)雨滴在穿過云層的過程中,不斷與漂浮在云層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結合為一體,其質量逐漸增大。現將上述過程簡化為沿豎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質量為m0,初速度為v0,下降距離l后與靜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質量變為m1。此后每經過同樣的距離l后,雨滴均與靜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質量依次為m2、m3……mn……(設各質量為已知量)。不計空氣阻力。(1)若不計重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vn';(2)若考慮重力的影響,a.求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v1和v1';b.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動能■mnvn'2。
解:(1)不計重力,全過程中動量守恒,m0v0=mnvn'
得v'n =■v0
(2)計重力,雨滴下降過程中做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運動,碰撞瞬間動量守恒
a.第1次碰撞前v12=v02+2gl,v1=■
第1次碰撞后m0v1=m1v1',v1'=■v1=■■①
b.第2次碰撞前v22=v1'2+2gl利用①式化簡得
v22=(■)2v02+(■)2gl ②
第2次碰撞后,利用②式得v2'2=(■)2v02=(■)2v02+(■)2gl
同理,第3次碰撞后 v3'2=(■)2v02+(■)2gl
……
第n次碰撞后vn'2=(■)2v02+■2gl
動能■mnvn'2=■(m0v02+2gl■mi2)
例2(09年高考理綜(北京卷)24題)如圖所示,ABC為一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的光滑軌道,BC段水平,AB段與BC段平滑連接。質量為m1的小球從高位h處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與靜止在軌道BC段上質量為m2的小球發生碰撞,碰撞后兩球兩球的運動方向處于同一水平線上,且在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求碰撞后小球m2的速度大小v2;
■
(2)碰撞過程中的能量傳遞規律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探究這一規律,我們采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線上、且無機械能損失的簡化力學模型。如圖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軌道上,質量分別為m1、m2、m3……mn-1、mn……的若干個球沿直線靜止相間排列,給第1個球初能Ek1,從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義其中第n個球經過依次碰撞后獲得的動能Ek與Ek1之比為第1個球對第n個球的動能傳遞系數k1n
a·求k1n;b·若m1=4m0,mk=m0,m0為確定的已知量,求m2為何值時,k13值最大。
解:(1)設碰撞前的速度為v10,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m1gh=■m1v102 ①
設碰撞后m1與m2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根據動量守恒定律 m1v10=m1v1+m2v2 ②
由于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m1v102=■m1v12+■m2v22 ③
①、②、③式聯立解得 v2=■ ④
將①代入④ 得
v2=■
(2)a.由④式,考慮到Ek1=■m1v210和Ek2=■m2v22,根據動能傳遞系數的定義,
對于1、2兩球 k12=■=■ ⑤
同理,球m2和m3球碰撞后,動能傳遞系數k13應為
k13=■=■·■=■·■ ⑥
依次類推,■
■
解得■
b.將m1=4m0,m3=m0代入⑥式可得
■為使k13最大,只需使
■最大,即■取最小值;由■可知:當■即■最大。
通過上述例題可以發現,當物體間有多次相互作用且運動具有重復性時,需要用遞推法來處理,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找出通項式,其處理方法是:可以按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先后順序,列出前幾次運動關系式,歸納出通項式,也可選取有代表性的任一物理過程分析,根據物理規律直接求出通項式,如例3,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總之,遞推法是分析和解決高考物理試題的常用方法,這種解題方法要求比較高,在平時訓練中應當有意識地進行總結積累,對于參加物理高考的學生,應當深刻領會這一方法并能熟練應用。
(作者單位:云南省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數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