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CPI同比上漲2%之后,很多人把警惕的目光又對準了食品價格。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國祥等多位專家認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有可能推動CPI繼續上漲的主要是豆粕、牛羊肉。專家建議,國家應盡快建立針對豆粕、牛羊肉的調控機制。
價格難漲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環比反彈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4%。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8月國內鮮菜價格上漲高達23.8%,鮮果價格上漲9.7%。
不過近期鮮菜、鮮果價格已有所回落。農業部9月12日數據顯示,國內蔬菜價格已經連續兩周回落,環比跌了3.5%,水果價格為連續14周下跌,累計跌幅達到27.3%。
鮮菜、鮮果之外,推動8月CPI上漲因素還有雞蛋、豬肉的價格。但包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內的業內人士都認為,年內雞蛋、豬肉的價格很難有大幅度的上漲。
食品類在CPI中參考權重約為31.49%,其中以豬肉價格影響最大,雞蛋價格影響較小。中國生豬預警網顯示,9月13日國內豬肉價格為22.8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下跌26.76% 。生豬養殖的盈利情況大致是,豬糧比價為5.73∶1,與去年同比下跌28.17%;養殖戶自繁自養出欄生豬平均每頭虧損兩元。
今年以來國內豬價一直持續低迷,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方面為此曾發布“國家進一步加大生豬市場調控力度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的通知”,但從目前的市場來看,該政策對市場供應量的影響非常有限,更談不上提振生豬市場。相反,由于國內經濟低迷、農民工返鄉等因素導致豬肉消費開始下降。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分析表示,目前國內能繁母豬、生豬、仔豬的存欄還很充足,再加之今年進口豬肉和相關副產品的上升幅度都很大,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年內豬肉價格的回升。按照他的預測,國內豬價的低迷態勢將會一直延續到年底。
對于國內豬價何時才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分析是,“豬周期”一般是3至4年,去年9月豬肉價格達到頂峰,之后開始逐步下行,按照“豬周期”推斷,預計在明年年中豬價出現反彈的概率較大。
潛藏“推手”
去年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推動全年CPI同比上漲5.4%,其中7月CPI曾高達6.5%,創下之前37個月以來的新高。
推動去年CPI高漲的主要農產品是豬肉和玉米。今年夏季因華北和東北玉米主產區發生蟲災,在8月中下旬,市場有傳言國內玉米將可能大幅減產,曾使得國內玉米價格出現一波快速上漲行情,然而,在進入9月之后,玉米價格又很快開始下行。
國家現代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世煌表示,根據多個玉米主產區專家的實地調查,只是局部地區玉米蟲災面積較嚴重,不會對玉米總產造成太大影響。按他的預計,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340萬畝,今年全國玉米將達到1.95億噸。
李國祥認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有可能推動CPI繼續上漲的主要是豆粕、牛羊肉。豆粕作為蛋白飼料,是飼養牲畜、家禽的主要原料,不易被替代。今年年初國內每噸豆粕才2800元左右,現在已沖高至4850元,而行業內人士普遍預測豆粕價格還有上漲空間,未來勢必會逐步傳導至養殖業。
李國祥表示,從歷史經驗看,豆類價格與CPI存在明顯相關性。以2007年、2008年為例,當時國內大豆減產曾引發豆類價格持續大漲,再加之生豬供應緊缺,國內豬肉價格一路上行,推動CPI同比漲幅在2008年2月升至8.7%的高位。
除了對豆粕漲價的擔憂,李國祥認為現階段牛羊肉價格高漲也應引起決策部門的注意。據他介紹,目前國內牛羊肉的年消費需求已經上升至2000多萬噸,占到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的1/4,其價格是豬肉的兩倍。在新疆、內蒙古等盛產牛羊肉的地區,當地政府也希望國家能盡快建立針對牛羊肉的收儲機制,調動牧民養殖牛羊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