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莊屯村位于北京大興區安定鎮西北部,南距龐安路0.7公里;西與星明湖度假村相連;東與安定鎮御林古桑園為鄰,距即將開建的新機場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村民205戶,人口780人。村域總面積3319.6畝, 其中村莊建設區302.85畝,人均建設用地面積304.49平方米,果園1841畝,耕地1413.6畝,農業設施用地65畝。2010年經濟總收入942.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
杜莊屯村始建于明初,后因一戶杜姓人家遷移到此而得名。村莊內透著一股清秀之美。干凈整潔的街道、整齊劃一的房屋,敞開在我們眼前的,雖不是漫步青山、溪水漣漣之景,卻能感受到它包含在生活之中的清凈。今天美麗的新時代小村莊,是村民多年攜手共建的家園。
多效唑,是我在這里聽到的第一個新詞兒。這樣有學術的詞匯當然要去請教專家了。來到桃園,村支委薛寶豐正拿著一個水壺,繞著果樹澆一種乳白色的液體,這就是多效唑。“它是一種植物生長劑,既不是化肥也不是農藥,因為這土地是無公害的,澆多效唑可以不讓樹枝起瘋杈子,花骨朵飽滿、間距近,花開得漂亮,果兒也結得又大又甜。” 薛寶豐解答了我的疑問后,又續上一壺朝下一個果樹去了。拍攝的這個上午,我和一位農戶真正體驗了一次下地生活。拎著壺才澆了幾棵樹,我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再看跟我一起的農戶,正加速著手里的動作,撒藥、澆水,已然走進果園深處,不見了蹤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這句話今天有了最深刻的感受。第一次體驗田間地頭的勞動,從新鮮到疲憊的過程卻如此短暫。而村民們每天都復制這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為順利開花結果銷售出去,再種上來年新的一茬。
全魚宴,是我聽到的第二個新鮮詞兒。豆腐宴、蘑菇宴的美味早已響徹京郊,而全魚宴卻頭回聽說,讓我開了眼界也飽了口福。上桌一看,果然貨真價實。紅燒、清蒸、水煮、烹炸樣樣不少,鯉魚、鯽魚、鯰魚無一落下。關鍵這里并不是餐館,而是一個垂釣園。魚的種類很多,水好、飼料好,游客們在此享受垂釣樂趣的同時還能吃上放心美味的全魚宴。藍天碧水下,盯著漁竿的期盼神情,魚上鉤時興奮得手舞足蹈,大餐面前展露的豪放吃相。這就是鄉村帶給我們的樂趣,勞動帶給我們的喜悅。
農家院里掛燈籠,是我看到的又一新景兒。原來今年村里計劃打造民俗旅游村,有30多戶報了名,村里擇優精選了20家進行重點培養,我們來到其中一家。大媽邊掛燈籠邊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為了迎接客人,我們得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布置得喜喜慶慶的,大家來了快快樂樂的。”這樣質樸的語言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他們真的是用最好的東西,最誠摯的心去接待來到這里的游客們。村里還為大家免費配備民俗旅游要用的桌椅,我想這樣的一群人無論做什么,想不紅火都難。
來到杜莊屯,感受最深的是本色農民打造現代鄉村。一畝三分地的勞作是祖輩傳承下來的傳統生活,民俗旅游的開展是打造現代鄉村的新鮮嘗試。無論哪一種生活,我相信他們都會做得很棒,因為他們是最勤勞、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