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我班舉行的試題檢測中,發生了一件事,至今受益匪淺:看似非常復雜的一道數學題,通過學生簡單的一“旋轉”,這道題竟然“活”了!
像往常一樣,檢測前我都認認真真地把試卷上的題目做一遍,既掌握一下時間,又了解一下試題的難度。在做題的過程中,一道題映入我的眼簾:已知正方形BFDC,AF長4 cm,FE長3 cm,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和?讀完題,我的第一感覺便是這個題目少條件啊?仗著自己是老師,也沒多想就試著做了起來……
費了老大勁兒,用到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相似等一些非小學生掌握的知識,終于解答出來。心中暗自想道:“這出題的老師,怎么把初中的試題搬到小學中來了,真不負責任!”于是決定檢測時將此題去掉。
進入教室跟學生說明情況后,便開始檢測了。其中還有幾個學生夸我“厲害”“知識淵博”,此時的自己也成就感十足。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改變了整個班級學生以及我對他的看法。
在閱卷中我發現同學們都遵照老師的要求——沒有解答此題。唯有一位同學對此題做了解答,而其他題目做得一塌糊涂!這對于已火冒三丈的我無異于“火上澆油”。“怎么又這么不聽話,等回到教室一定要好好批評他!”說到這位學生:一至六年級,他可真是讓老師傷透了腦筋,不尊敬老師,調皮搗蛋,偷東西,不完成作業……仿佛,一切對學生而言不好的詞匯都可以“安”在他的身上。
但是,我定睛一看,答案竟與我的一樣,但是計算過程卻非常簡單:3×4÷2=6(平方厘米),我的天哪!他真敢蒙,竟然蒙對了!答案不可能是這個算式???于是,我決定,等上課時好好訓他一頓!
到了課堂,我的目光便一下投向了他,平常每次檢測完畢他都不敢抬頭,但這次他卻用一種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心里邊嘀咕:“不對?。 币矝]有多想,嚴肅地說道:“×××這次又考得非常不理想,而且還不聽老師的話,把初中的題也給蒙上了,真是太不像話了!”
令我和同學們都沒想到的是他竟然站了起來,反駁道:“老師,這題用小學的方法也能做出來,你前幾天說錯了!”我的天哪!這對于早已發怒的我,無異于又加了一把火。我大聲說道:“哼!×××,你還不認賬!那好,同學們!我們今天就讓他說說,看他能講出什么大道理來說服我們!”他仿佛被我的“氣勢”嚇了一下,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以F為一點,把三角形FDB順時針旋轉90度,整個陰影部分就可以拼成直角三角形AFE,AF=4 cm,FE=3 cm,所以3×4÷2=6(平方厘米)就是答案?!?/p>
盡管絕大部分同學沒有聽懂,但我仔細一看,的確如此!此時,我早已面紅耳赤,他的話語猶如地震、海嘯,讓我半天沒有搭上話來?;剡^神來后,我發現事情有些不妙,這太有損老師的威嚴了!于是,盡量掩飾自己的表情,故作嚴肅地說:“你整天就知道瞎胡鬧,還不趕快坐下!因為時間關系,等下課再找你算賬!我們接著講解下一題……”
那節課,時間過得好慢!
過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終于鼓起勇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他坦誠地承認了錯誤,表揚他思維方式獨特、直覺思維強,同時鼓勵他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要繼續保持這種不盲目崇師、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優秀品質。
同時,我也抓住時機,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三角形FDE順時針旋轉90度以后,角AFE是直角?為什么邊FD和邊FB能夠完全重合?”并請他對這道題進行了剖析,他說:“因為小正方形的內角BFD是90度,而平角又是180度,所以角AFB和角EFD合起來一定是直角。因為正方形BFDC,邊FD和邊FB長度相等,又都共用一端點F,所以順時針旋轉90度能夠完全重合”。而此時的我,則在一旁適時引導學生。他講完后,我動情地告訴學生,其實,不只在學習中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又未嘗不是如此:當我們的思維“山窮水盡”時,調換一下思維方式,有時反而會“柳暗花明”。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的話音剛落,全班竟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令我更沒有想到的是,就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接下來,他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盡管絕大多數答得不對),課下認真完成作業、樂于助人、熱愛勞動……竟像變了個人似的,令老師和同學們都嘖嘖稱贊。
天哪!我弄巧成拙不料,竟轉變了一名學生。是??!對于教師而言,放下威嚴雖輸不掉什么,但對學生而言,贏得的卻是尊嚴、是美好的明天!放下威嚴,反而會贏得威嚴,這也許就是教育中的辯證法、矛盾論!
至今回想起來,我仍為自己當初草率的決定感到汗顏!
伽利略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笔前?!給學生一個“支點”,雖不能撬動地球,但其綻放的異彩,足以使我們震驚。謝謝這位同學,他給一位剛參加教育教學工作不久的我上了一課!他徹底地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徹底地改變了我的教育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我的“老師”。
陶行知說:“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頓、你的諷刺中有愛迪生?!笔堑?,“另類”的思考,別樣的“旋轉”,演繹出的精彩!使我堅信:只要給孩子們翅膀,他們就一定能展翅翱翔!
(作者單位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肖家莊鎮聯合校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