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縣學校的教學質量逐步提高,但各種形式的培訓,還不足以幫助教師的專業成長,尤其是校本研訓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如何立足本校,依據校情,以解決課改問題為內容,以促進教師成長為切入點,有效幫助教師專業成長,搞好校本研訓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校本研訓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校本研修活動,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農村教學研究質量的必然要求。
一、當前我縣學校校本研訓存在的問題
近期,筆者調查了我縣近40所中小學、幼兒園的校本研訓狀況,發現學校校本研訓普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第一、學校無針對性的校本研訓計劃,研訓工作管理松散。第二、教師不愿研,更不愿訓。一是部分中年教師由于升學壓力、教學負擔重、時間和精力不夠而不愿訓;二是校本研訓制度的形式化,多數學校僅僅把它當成一種形式或應付檢查的工具;三是研訓活動針對性差。第三、家長、社會的期望值不斷增高,來自周邊區縣教學質量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擔子重重的壓在了學校和教師的肩上,而教師只管埋頭走路,從不抬頭看路的現象嚴重,用時間加汗水的辦法祈求提高質量,導致預期效果不理想。很多學校即使開展了校本研訓這項工作,但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沒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沒有真正解決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缺乏興趣。如何調動教師參與研訓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性,是我們著力解決的問題。
二、針對我縣校本研訓存在的實際問題,擬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找準校本研訓的方法,以校為本,研訓結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第一,重視名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的培訓。對名優教師提出上一堂精品課、做一場學術報告、主持一項課題研究的明確要求;對市縣級骨干教師提出上一節示范課,主講一次業務講座,主持一次教學論壇的要求;對青年教師提出聽一節課、評一次課、錄一節課的要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課賽。
第二,堅持開展現代教育理論、教學基本功和學科教學技能、學科專業知識的更新與拓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育科研與師德教育、現代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內容的培訓。
第三,注重培訓方式。一是加強與名校的對話交流,學校應不惜有限的教育經費,每期派送本校骨干教師外出參觀和交流,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二是加強學校內部的對話交流,通過開展課改成果交流會、教學調研、教師論壇、課堂教學競賽等活動,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展示教師在課改實驗過程中的成果。三是加強與互聯網的對話交流,以現代遠程教育為載體,構建教研、培訓、培養為一體的創新培養模式。
(二)探究校本研訓的有效途徑,幫助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學校實際,采取多種研訓途徑的有序推進,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第一、專題循環研討。是以教研專題為核心,以課堂教學比較研究為重點,以得出規律性的教學共識為目標。學校根據教師學科情況確立專題進行循環研討,既關注研的過程,更重視訓的目標。
第二、小問題研究。首先,我們要求教師必須關注教學實際,關注和思考教學事件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每周的的教研組活動,學校要求必須提出一個教學問題開展研究,校長親自到場去聽。同時我們還要立足于教學實際,創造性的提出:發現問題,分析提出,然后確立問題;研究反思,交流問題,共同探討,進而解決問題,將教學的困惑轉化為研究的問題,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個人的疑難。
第三、分清學校教師層次,因層施研。學校可以根據教師的具體情況分為: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指導教師、新手教師、一般教師。再根據各層次的職能和自身特點開展教研工作:教研組長組織與策劃教師研訓活動,對備課組的研訓過程進行檢查與指導;備課組長要對備課組教師教育現狀、學生學習等問題進行調查與解析,對集體備課進行策劃與實施,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監控,還要進行個人研訓活動的實踐與反思等;指導教師不僅自己要參加各種教研,也要承擔起對新教師教學實踐傳、幫、帶的指導任務;新手教師一方面要進行自我研訓,一方面要參加集體研訓,還要接受指導教師的個別指導;一般教師的主要研訓方式是自我研訓與集體研訓。
第四、集體備課研究。學校集體備課研究是學校研訓的重要專題,針對我縣大部分學校這項工作薄弱的情況,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分配任務。第二、個人自備。第三、集體研討。第四、專人整理。第五、個性化修改。第六、課后的感悟和反思。通過集體備課,形成共享的教學資源,如導學案、教案、課件、題庫或作業、練習題,教師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第五、城鄉互動。“城鄉互動,資源共享”的校本研訓模式值得我們推行。通過城與鄉、校與校、組與組之間的互動,充分展示學校教師的教學風采,提高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第六、定期舉辦評比展示活動,以及開展校本研修成果展示。如課堂教學反思、教師的教學課件、典型案例研究、小問題研究、經驗文章、課堂研究、學術論文等。
(三)建立激勵機制
教師校本研訓的內在需求形成后還有持續存在與生長的問題。為此,學校必須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以不斷強化教師進行校本研訓的內在需求,使教師校本研訓的積極性始終處于一種高昂的態勢。一方面,對于一些優秀的校本課題研究,學校應給予必要的表彰和獎勵。另一方面,可以將校本研訓活動,作為教師的工作積點,凡承擔了校本研訓尤其學科校本研究任務的教師,按照負責人、執筆人、參與人,分別計以一定的工作量,并在績效工資考核時予以兌現。而對于比較重大的校本課題,學校可以通過學科整合的方法,面向各學科進行小課題招標,對于那些中標入選的學科教師,給予特別的經費支持。
通過不同方法、有效途徑,使校本研訓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