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十年發展成就展亮相北京
本刊訊 (記者崔建玲) 日前,由農業部主辦,中國科協、中國氣象局協辦,中國農業博物館等12家單位承辦的“中國農業科技十年發展成就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閉幕。
中國農業科技十年發展成就展以“宣傳農業科技取得的豐碩成果,推動‘科教興農’戰略實施”為主題,包括保障篇、成就篇兩個部分。本次展覽集成果展示、技術交流、科學普及于一體,采用圖片、視頻、統計數據,以及實物、場景、模型等形式,集中展示十年來農業科技取得的豐碩成果,反映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的巨大影響,展示農業科技在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覽于7月24日開幕,8月4日結束。
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達5.4億噸以上
本刊訊 8月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2015年我國保證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 億噸以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6%以上。
國家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工作
本刊訊 今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總體呈持續下跌走勢,4月中旬全國平均豬糧比價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后,國家迅速啟動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加強信息預警,開展凍豬肉收儲,為穩定生豬市場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5月份以來,生豬價格下跌幅度逐漸縮窄,6、7月份企穩略升。但受生豬產能依然偏高、當前正處于消費淡季等因素影響,近期生豬價格再次出現回落跡象。按照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的規定,國家決定進一步加大生豬市場調控力度,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工作。
從當前情況看,我國生豬產能持續偏高,價格可能繼續低位運行一段時間。建議廣大養殖戶全面研判市場形勢,積極配合國家市場調控,優化調整生產結構,淘汰高齡低產能繁母豬,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合力,減少虧損,促進生豬市場價格穩定。
發改委稱加快制定農業投入法 規范扶農制度
本刊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8月6日發布《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加快制定《農業投入法》等法律法規,把行之有效的支農扶農政策措施制度化、規范化。
對于農業投入,《規劃》提出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土地出讓收益重點投向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業投入來源,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據了解,盡管近年來國家大幅度增加了“三農”投入,但生產要素從農村流向城市遠大于從城市流向農村,農村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快于農村人口非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