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我在句容天王鎮找到一種白茄子,這種茄子特別嫩、口感特別好,我開心得不得了。”8月3日,江蘇省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告訴筆者,“我想以現代栽培方式育苗,然后推廣?!?/p>
趙亞夫的開心是有原因的。近年來,我們日常吃的蔬菜中像包菜、青花菜、芥藍、番茄、黃瓜等,多數是洋種子,本土蔬菜種子日漸稀少,不少品種已經消失或瀕臨絕種?!安皇俏Q月柭?,現在中國人的菜籃子已挎在外國人手里了?!壁w亞夫說。
據了解,洋蔬菜種子主要來自美國、荷蘭、以色列和日本,有關部門粗略統計,品種超過200種。洋種子何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占領中國市場?因為這些種子種出的蔬菜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興化市陳堡鎮被稱為蘇中番茄第一鎮。綠松果蔬稻谷合作社今年種了100畝番茄,合作社社長姚長松說起試種的日本硬果番茄、美國粉王番茄,稱5月份剛采摘完,效益非常好,可惜當時只種了10畝?!皽蕚?0月份擴種到30畝,估計全鎮能種500畝?!彼f,國外的種子論粒賣,一粒就要2毛到5毛錢;國內的論克賣,一袋5克、3000粒左右,只要30元。但洋種子種出來的番茄果型好、品質好、抗病性好,產量也要比國內品種高20%,賣到市場上價格也高,一般每斤能高2毛錢。“洋種子雖然貴,但與種植效益一比,就算不上什么了。”
洋種子種出來的蔬菜產量高、效益好,大量引進洋品種不是好事么?
“一些外國公司鬼得很呢,哪會白白讓我們占便宜?”趙亞夫告訴記者,所有的外國蔬菜種子,都是雜交一代種,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采用了“斷代技術”,只能種一茬;自己留種再種時,就會出現嚴重退化。如果想繼續種,就只能購買外國種子——“而定價權是掌握在外國人手里的,供貨權也在他們手里,問題就很嚴重了。”
這種局面,已引起農業一線許多有識之士的警覺。泰興市新街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劉根新介紹,全鎮有1萬畝蔬菜,鎮里通過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和工廠化育苗基地,成功推廣果蔬種植新技術,有選擇性地引進了荷蘭西紅柿、阿聯酋牛角椒和我國臺灣地區的大龍紫茄等9大類21個蔬菜新品種?!捌渲醒蠓N子只占30%左右。4000畝茄子中,有1500畝是洋種子;2000畝西紅柿中,有1000畝是洋種子,有荷蘭明澤81號、歐盾等。”劉根新說,“洋種子好是好,但還是要搭配好,不能一哄而上都引進洋種子。高檔品種多了,會形成滯銷。再說,畢竟種子權在別人手里,哪天外國人要是繼續提價,我們只能啞巴吃黃連。其實,國內的很多蔬菜品種也很好,像全鎮種植的大椒,沒有引進一個洋品牌,種的大都是我們省自己培育的蘇椒5號?!?/p>
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羊杏平說,就目前江蘇省蔬菜種植情況看,高檔品種中,國外種子占60%;普通大規模種植的蔬菜品種中,國外種子占20%。改變國產蔬菜倚重洋種子格局的惟一途徑,是在育種技術上縮小與國外的差距,只有實現自主研發上的突破,才能有力地與外企對抗。“我們正在奮起直追,已經培育出一批能夠抗衡洋種子的新品種。像這幾年我省普遍推廣的茄子品種,就有省農科院培育的蘇崎系列,產量和效益一點不比外國的差,甚至超過外國品種。”
趙亞夫認為,抗衡洋種子,可以效仿日本的做法,優化本土傳統品種?!叭毡緪壑h有個傳統果蔬品種保護委員會,專門收集本土種子,用現代育種方法加以優化。現在進入我國的日本蔬菜種子,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他說,現在不少人對本土優良品種很淡漠,不僅對本土的蔬菜種子,對糧食種子也是這樣。“解放初,南京和鎮江地區有一種名為‘江西晚’的稻米品種,老輩人說口感特別好,由于產量不高而停止種植。如果以現代栽培方式,也許可以大幅提高產量的。因此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尋找這種水稻品種,跑了很多地方,省農科院品種資源庫也去過了,就是不見蹤影。如果我們現在不重視本土蔬菜種子,那么,‘江西晚’這樣的遺憾遲早會重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