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中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穼㈦娮诱战ㄔO確定為中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提出了“政府先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并明確了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主要目標和任務,以及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措施。中國大規模發展電子政務的序幕就此拉開,并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促進社會監督、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年的大發展之后,作為信息化基礎的IT技術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PC正在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所替代,應用已經從單機轉向互聯網,而且越來越強調移動和社交。除此之外,云計算、物聯網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電子政務也必須與時俱進。為此,眾多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的信息化負責人齊聚一堂,以“云時代的電子政務”為話題,探討新時代的電子政務建設如何適應云計算的變革。
應“云”而變
“從技術角度說,云計算分基礎設施層、共性軟件與支撐平臺層,以及各類應用軟件層三個層次。云計算基礎設施層的核心是存儲設備的邏輯整合,而非相關服務器的物理整合。”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任錦華說。
對此,北京紫光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米坤也表示,云服務是智慧型的服務,已經成為目前信息化深入發展很重要的議題。具體到電子政務來說,“一方面電子政務發展了很長時間,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各類數據的挖掘和管理技術逐漸成熟。”米坤說,因此,云技術將逐漸引領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智慧化”,成為電子政務未來的發展主題。
而與此同時,這也給IT系統,特別是運維管理帶來了新的變化。首先,在云計算時代,信息技術人員的職責改變,從技術向管理轉變,同時,城市發展和社會管理都讓人們對電子政務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電子政務IT運維逐步外包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IT運維也必須與電子政務同步向云轉變,由“IT管理”向“IT治理”轉變。
其次,伴隨著國際IT服務標準越來越多地與國內實際工作結合,加之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的推進和完善,IT運維將變得更加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第三,數據庫中累積的大量數據必須被挖掘,發揮信息應有的價值,數據運維服務將成為運維工作新的核心,而安全運維則是基礎。
重需求 忌盲從
盡管云計算已經被認為是信息產業未來的大勢所趨,但在獨特的電子政務領域,信息化不同于企業商業應用,因此,與會專家也提出了一系列云時代下電子政務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云計算的核心是模式而不是技術,云計算是互聯網企業在應對不確定的用戶數量、計算需求等問題中,產生的商業創新。”任錦華表示,而在電子政務,特別是政府內網中,有大量涉密系統,難以利用互聯網上的云計算模式進行服務和實施,因此,需要用系統的工程去解決,保證“按需自主,廣泛的網絡介入,虛擬化的資源池,快路配置架構,服務即可測量”。
在這一方面,北京法院的“信息球”從人員、事件、時間、績效四個維度,聚合審判業務信息、隊伍管理信息、共享交換信息三類資源,為建立審判質量管理、審判效率控制、審判績效考評三個體系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服務。未來還將運用“云”技術,探索智慧型“信息球”服務體系建設,為上級機關和全市三級法院提供高層次、多視角的數據服務,為法官提供更加便捷實用的內容服務,為訴訟當事人和公眾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這些都是從業務的實際需求出發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處長王嵐生說。
對此,電子政務專家陳拂曉表示,國內電子政務系統存在大量硬件冗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云計算已經被提升至戰略層面,這是簡化冗余的好機會,但他指出,目前國內各省都積極響應政策導向,建設了大量云計算中心,但“國內煤炭的消耗量已經達到32億噸,‘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GDP翻一番,人均收入也要翻一番,那么能源問題就不可忽視”,因此,各地在建設云計算中心時,一定要警惕盲目。
除此之外,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杜鏈還指出,如何讓各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協同作戰一直以來都是電子政務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