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2日,山西省原平市東社鎮南河底村農民劉藝平老漢把水果窖中儲存的酥梨運到市場出售,每公斤可以多賣0.6元。近些年來,該市農民的市場經濟觀念得到進一步加強,他們不但在市場上要了解種什么能賺錢,而且更注重怎樣賣能多賺錢。巧賣農產品已經成為原平市農民增加收入的又一條新途徑。
為了嘗鮮早些賣。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鮮的瓜果蔬菜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因此,農民大量種植反季節瓜菜,并且通過種植合作社實現了農超對接,使新鮮的瓜果蔬菜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
儲存起來以后賣。隨著新鮮水果種植數量的增加,上市時容易形成供過于求,價格下降。該市農民便通過儲存的方式,把一些酥梨、蘋果、糯玉米儲存起來,到了淡季再上市出售。
運到外地及時賣。原平是干鮮水果種植大市,酥梨、核桃、紅棗種植面積高達22萬畝,年產量達到20多億斤。為了讓這些干鮮水果及早產生效益,該市以同川農民為主體,花大力氣培育農民經紀人,并在全國各地建起干鮮水果批發市場200多個。
過年過節集中賣。節日里,不少農民都會通過農貿市場,網上交流等方式,集中銷售農副產品,既滿足了節日市場的農產品供應,又增加了農民自己的收入。
通過加工增值賣。近年來,原平市涌現出類似石鼓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農字號加工企業,他們不但給農副產品注冊商標,而且還制定產品加工標準,使原平農副產品不但在山西省及國家農博會上出彩,而且還成為節日佳品。
掌握行情趕快賣。有些農產品不易保存,一旦錯過銷售時節,就會賣不出去。對于這類瓜菜,農民便及時掌握銷售行情,即使賣不上好價錢,也要及時銷售。
(稿件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