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問題
問題1:實驗總量過大和超大班額實驗
由于新課標的啟用,教材明顯增加了探索性實驗的比重。以選修3—4為例,共選錄了15個分組實驗。而我校的實際情況是:高中每年級16個教學班(下期新高一將招30個教學班),每班平均82人。
這就帶來了一個實驗總量過大和班級人數過多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我校存在,周邊的其他縣市學校也存在。
問題2: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其中農村籍女生較為薄弱
我縣地處涼山,全縣人口42萬人,絕大部分為農村人口。城區內,共有三所中學(兩所單設中學,一所高完中)。所以許多學生都為鄉下初級中學畢業。
由于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所以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參差不齊。縣城中學畢業的學生,操作水平明顯好于區鄉學生。相比較而言,他們動手能力較強,往往成為實驗操作的主角。與之對應的是,來自區鄉的部分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對器材有一種恐懼心理,生怕把東西弄壞了,不敢動手,在實驗中自己主動承擔起記錄員的職責。
問題3:不重視實驗數據的處理和應用
在實驗中,許多學生沒有處理實驗數據的習慣。他們往往只注重操作,只注意實驗的表象,而不會去考慮為什么,以至于走馬觀花,實驗等同于玩耍,這種現象在三類班(慢班)中比較明顯。
問題4:仍存在一定的實驗安全問題
實驗安全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儀器安全;二是人員安全。
由于生源結構導致學生的操作水平和實驗習慣不同,加之班額過大,高中的許多實驗還要同市電打交道。所以,一不注意,就容易發生狀況,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我校就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在高中電學實驗中,學生把導線直接插在實驗操控臺220V交流插孔中,再用手按在1.5V小燈泡兩端,所幸在講解過程中操控臺還未供電,才未造成安全事故。
問題5:教師的實驗素養仍有待提高
近年來,由于學校擴容,新招錄教師較多,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素養水平,還有待提高。
上述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許多問題,實際上反映出我們部分教師,特別是區鄉教師,實驗素養方面出了問題。
二、應對策略
1.合并實驗或多分實驗小組,有效解決實驗總量大和大班額實驗的問題
我校作為縣級高完中,只配有三間實驗教室,兩名實驗員。卻要完成全校66個教學班的物理實驗,其難度可想而知。當然,這涉及財政和教育經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是政府層面的東西,不該我們考慮。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目前現有條件下,如何盡可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帶來的難題。
對于實驗總量過大,我認為只有從相近或耗時較少的實驗入手,采取合并的辦法。如力學中《單擺的周期和擺長的關系》同《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和《測玻璃的折射率》可合并在一起操作。電學中《多用表的使用》和《等勢線的描繪》等用時不多的實驗,則可相機加入其他實驗一并解決。
至于大班額實驗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分實驗小組。在實驗過程中,我校將學生分成了三十二個實驗組,保證2~3人一組,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機會。
2.后進學生尤其是女生應給予鼓勵輔導,并強化訓練
對于優勢學生,一般不需做過多的關注,他們有什么問題,經舉手后稍加點撥即可。
對于后進學生,特別是一些不敢動手操作的女同學,則應多加鼓勵,并抓住分組的機會,有意單獨把她們分在一起。并且,同類型小組,盡可能靠在一起。一是讓她們沒有等靠的機會;二是有利于教師輔導。在實驗過程中,輔導教師要多關注她們,多停留在她們身邊,多給予鼓勵、輔導。
當然,必要的強化、培訓必不可少。時間就放在:(1)第一次力學實驗,重點是刻度尺的讀取姿勢和如何估讀。(2)第一次電學實驗,重點是①如何接線;②不帶電操作;③變阻器的分壓接法。一般一兩次實驗后,絕大部分學生都會融入實驗小集體中,積極參與。
3.重視“實驗報告”,規范學生實驗習慣
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實驗安全方面的問題
反映出部分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的實驗習慣和實驗素養方面出現了偏差。
一次完整的實驗,包括“觀察、操作、記錄、分析、整理”五個步驟。
為了防止學生“重過程,輕總結”的現象發生,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報告的總結制度。
實驗報告作為對所做實驗的總結性報告,它包含“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過程、記錄表格、處理數據、得出結論”七個方面的內容,如果沒有前面的規范操作、細致的觀察、正確的記錄,就無法完成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結論的最終目的。
所以,指導和督促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是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思路,強化實驗動手能力,規范實驗習慣,糾正實驗中不良傾向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學生實驗
操作能力和實驗素養的培養。
4.對實驗教師重新定位,改變物理教學現狀
物理教師可分為任課教師和實驗教師兩類。實驗教師作為專任教師,有義務協助任課教師完成實驗教學。
而我縣的實際情況是:全縣九所單設中學(其中兩所高完中),外加十所附屬初中班。設有專職實驗教師的只有我校(物理2人,化學2人、生物1人)和縣城的另一所初中(只有物理1人,40多個教學班)。其他學校的實驗室工作均由任課教師兼任,所以全縣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弱化跡象。
當然,這一方面是由于人員緊張,人手不夠造成的。但更深層次的東西,是學校和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定位有偏差。像我校(包括縣城另一所配有專職實驗教師的學校),就把實驗室工作人員定位于后勤人員,在評職、晉級、評優,包括績效工資方面對他們都不太公平,從而導致年輕教師不愿意從事實驗室工作。現有的實驗教師都是五十掛零,雖然都具有二十多年的實驗室工作經歷,但經驗有余,而精力不足,全縣的實驗教師已經處于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
而作為任課教師,特別是區鄉教師,本來課程任務就重,加之沒有專人打理實驗室工作,他們不再有精力和心情去鉆研實驗教學,從而導致實驗用口講,在黑板上“做”的事情時有發生。反映在學生身上,就是導線不會接、量程不會選、數據不會讀、儀器不敢碰、實驗報告不會寫。這才會有高中學生做電學實驗時,“敢于”把導線直接插入220V交流插孔中,用手按在1.5伏小燈泡兩端的事情發生。
筆者認為,要改變這些現狀學校和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實驗教師進行重新定位。雖然國家教委《關于加強各級中學、師范校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的意見》中明文規定:“對擔任實驗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擔任其他課程的教師要同等對待”,但落到實處才是關鍵。
總之,只有解決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待遇問題,讓年輕教師沒有了后顧之憂,愿意從事實驗室工作,并配齊各校專職實驗教師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山區學校實驗教學中的種種問題,包括教師的實驗素養問題。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