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此文是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立項課題(2011SK501)成果。
[摘 要]本文對安徽省上市公司尤其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環境會計信息狀況進行了調查,并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 示范區
近年來,安徽省經濟持續增長,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下均簡稱為“示范區” )區域在安徽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已成為帶動安徽經濟的“發動機”。而把環保作為重要價值取向,把環境實力作為核心競爭力已上升為示范區的一項戰略任務。因此,在示范區構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符合示范區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示范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經濟現實和戰略規劃。
一、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狀況的調查及分析
本次我們將研究的對象確定為示范區的上市公司,對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分析,我們將企業分為汽車、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建材、電器、普通機械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塑料制造、信息技術、制藥、交通運輸輔助業、其他等12個行業,本次調查共選取了43家上市公司,具體如表1所示。為了樣本可比性,上市日期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1)示范區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及分析
1.從本次調查企業的性質看,國有控股公司有馬鋼鐵股份等30家,占69.76%;外商投資企業有合肥三洋和巢東股份2家,占4.66%;民營資本控股公司有安科生物等11家,占25.58%。從調查來看,示范區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分布還是以國有資本為主,民間資本為輔的格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仍然對我國資本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民間資本比例有了很大的增長,顯示了民間資本正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必然會成為示范區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從本次調查公司的股票代碼類別來看,主要有主板、中小企業板塊和創業板三種,其中主板市場上市公司有31家,占72.93%;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有11家,占25.58%,創業板上市公司1家。從調查可以看出,在示范區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背景下,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塊市場將共同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板塊將與主板形成良性互動,創業板股票也開始嶄露頭角。
3.從本次調查公司的行業結構來看,涉及門類很多,既有傳統產業,又有新興產業;其中電器和化工均有5家,各占11.63%,有色冶煉、建材和汽車各有3 家,各占6.98%,普通機械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塑料制造、信息技術、制藥、交通運輸輔助業等均有2家,各占4.65%,其他行業各有1家,合計12家,占27.9%。從總體來看,示范區上市公司涉及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家電等多個產業,但主要以化工、建材和汽車以及機械制造等行業為主,但信息科技等一批高科技產業發展也較為迅速。根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稿)規定,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必須定期披露環境信息,發布年度環境報告和臨時環境報告。從示范區行業來看,涉及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17家公司屬于重污染行業,占39.53%。由此可見,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不僅關系到企業能否轉變傳統的產業承接方式,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能否承擔起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社會責任,而且關系到企業能否滿足相關利益者的披露需求以避免被資本市場淘汰出局的風險。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和形式及分析
從公司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內容和形式來看,主要表現在企業基本情況、招股說明書和年報(為了樣本的可比性,這里選取了公司2010年報)三種基本形式來披露:
1.企業基本情況:根據企業官方網站信息收集得知,有23家即53.49%的公司選擇在企業基本情況中反映了環保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披露環境方針與目標;有9家公司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5家公司建立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QHSE)管理體系,說明多數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環保理念,自身也充分認識到需要綠色理念打造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如國通管業),企業只有秉承“節能動力倡導者”的使命,才能取得核心競爭力。(如全柴動力)
2.企業招股說明書:有13家即30.23%公司選擇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有關環境風險及對策、環境投資項目、影響和措施、環境相關認證等內容,主要分布在風險因素、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運用等幾個方面。這些上市公司都有著共同的環境信息特征:普遍重視環保問題,以環保建設與生產建設相協調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遵守環保法規,并致力與企業相適應的環保管理體制的建立,如皖維高新設立專門環保機構——安全環保部;募集資金運用都詳細披露了環保投資項目、金額及影響;開始涉及環保費用和環保方面的或有負債的披露,如安納達披露了環保費用的具體金額并對環保費用作了預計。
3.年報:有9家即20.93%的公司選擇在年報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主要分布在董事會報告的公司經營情況和對未來展望部分,披露環保政策風險以及公司具體應對措施、節能減排的效果等,體現了公司節能環保的理念。相比招股說明書而言,披露比例較低的情況來看,反映了目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還主要基于強制性動機,因此企業目前不會為減輕生態環境破壞而自覺增加相關環保支出。
二、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策
(1)盡快完善環境信息強制披露法規
要使企業明確自身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就必須盡快完善環境信息強制披露法規,要具體明確公司應披露環境信息內容、形式、披露權利與義務等細則,尤其是要規范對環境成本、環境費用及其效果等內容的披露, 這樣可以保證環境信息披露的規范性、統一性和可比性,才使得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成為常態化。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制度上來制約犧牲環境的違法行為,才能促使企業認識到,信息披露是其減小自身環境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進而邁向更加主動的信息披露。
(2)政府監管部門應在披露環境信息方面發揮利劍作用
2008年國家環保部針對上市公司環保監管推出綠色證券的三駕馬車,即上市環保核查制度、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估,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一批高耗能、重污染上市公司資本的擴張,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但是,針對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法規只要求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環境信息,其他行業上市公司只是參照執行,也就是說法規缺少剛性約束措施,這樣很難引導上市公司下決心去改善環境。有了好的制度作保障,還要保證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才行,既要增加企業違法的高額成本,同時還要打開環境訴訟等維權的快捷渠道,企業才會將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 V??]( H$ d0 U1 }; f/ S) t* f自覺開展環保工作。
(3)以上市公司為推手,逐步推進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建立
上市公司一般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公眾關注度較高,無論是污染是否嚴重的企業,只要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就理應成為環境信息披露的主要主體。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是最透明的、最公開的,企業對投資的環保設備、為減少和防治污染及恢復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費用、因污染而發生的費用損失等環境信息的采集相對比較容易、客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產物,上市公司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條件已經成熟,所有上市公司都應該發布環境會計信息報告,再逐步建立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三、結論與啟示
(1)環境風險還繼續存在
調查顯示,問題引人深思,示范區上市公司基本披露了環保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綠色產品、環境榮譽等正面信息,而對于環境處罰等負面信息是避而不談,仍然存在應付檢查、報喜不報憂等問題,并且披露內容主要包括在企業基本情況簡介和招股說明書中。而年報是廣泛被認可的公司和投資者之間重要的交流渠道,是最低成本而效率最高的交流方式,但是并沒有作為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責任的主要工具。因此迫切需要相關環境信息披露的規范化,讓社會公眾了解企業全方位的環境狀況;同時示范區要高度戒備投資所帶來的環境風險,切實把好“環境門檻”。
(2)政府還有更大作為
調查顯示,示范區只有少數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有關環境方面的財務信息,主要集中在環保投資、稅收減免、排污費、資源稅以及因環境污染而產生的賠償以及訴訟等支出,這一數據反映了環境負債和環境風險、環境支出和環境收益沒有真正受到證監會、銀監會以及投資者、債權人等相關利益者的重視。國家應該在財政、稅收、信貸等多方面真正采取相應的對策,切實規范環境信息公開原則,真正引導企業走低碳、節能、環保的提升式承接之路。
(3)企業應盡早實施環境成本控制
調查顯示,示范區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制定環境成本控制目標,不管從生產規模、還是技術工藝,對環境成本都是被動接受的,更談不上進行環境決策,有效地防范環境風險了。這種現狀令人堪憂,環境成本已經成為企業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防治污染損失的賠償時企業的或有負債,一旦發生巨額環境成本,企業就會無力回天了。目前,財政部,環保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三個部委正在研究制定環境稅政策,環境稅的開征無疑將會增加企業的環境成本,企業應盡早未雨綢繆,考慮實施環境成本控制。
參考文獻:
[1]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www.gov.cn.
[2]根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稿)》的規定:重污染行業包括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
[3]印丹蓉、王建明·江蘇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研究[J]·生態經濟.2006(5).
[4]李迎春.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探討.生態經濟[J]·2011(10).
[5]軍華.淺議環境成本管理與環境會計.安徽水利財會[J].2009(3).
作者簡介:李迎春(1974—),女,漢族,碩士,安徽省池州學院經貿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