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真實的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叭齻€代表”的提出是馬列主義一脈相承的光輝結晶。中國人民在多年的摸索與探究中,總結了三個代表與馬列思想的共同之處,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共同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共同的政治立場,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三個代表 馬列主義 共同之處
一、 引言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欺辱,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瓜分與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黑暗。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很多愛國人士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尋找救國圖存的新道路,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直到中國共產黨從俄國引進了先進的馬列主義,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起我們自己的隊伍,中國大地煥發了新的容顏。從此以后,中國的每一步發展都是伴隨著先進的馬列主義而行的。馬列主義在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尤其是以“三個代表”為例,這些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為社會主義以后更好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馬列主義在經過中國化之后,必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見證其正確性與偉大性的。
二、“三個代表”的思想內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在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級化趨勢明顯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提出的?!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和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思想主要是回答建設什么樣的政黨和如何建設這個政黨的問題?!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的三個有機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和相互統一的。先進的生產力是實現物質條件的有力基礎。
三、三個代表與馬列思想的共同之處
“三個代表”與馬列思想是一脈相承,一起發展的?!叭齻€代表”思想與馬列思想的共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三個代表”與馬列思想有著一樣的哲學基礎?!叭齻€代表”與馬列思想共同的哲學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思想路線與認識世界的路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把總結好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應用到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去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經過我國第三代國家領導人的共同努力,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哈桑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路線,豐富了其內涵。面對國際社會的日新月異,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這樣的社會形勢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指引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同馬列主義一脈相承的,也客觀的反映出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新要求。
2. “三個代表”與馬列主義都是在實踐中產生與發展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在俄國革命的實踐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強大的生命力所在就是很好的解答了時間中所提出的問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將中國的具體實際與馬列主義相結合,最終找到解決時代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在歷史的新時期,中國的第三代領導人面臨著“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如何建設黨”的歷史性問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馬列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要求。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與發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對在新時期黨和國家所面臨的課題提出科學的有建設性的回答,將馬列主義的中國化推向又一個歷史巔峰。
3. “三個代表”與馬列主義具有相同的政治立場。無論是馬列思想還是三個代表的思想,共同的政治立場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凡脫離群眾和違背群眾意愿的決定我們都是要堅決摒棄的。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涵并應用的工作實踐中去。
四、三個代表與馬列思想在國家的發展中的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當今社會與中國發展的最新時代要求。是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基礎。在我國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中,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握好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鐘金洪.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鮑宗豪.當代社會發展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張琢,馬福云.發展社會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5]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關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6]《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陳文通,關于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思考,《即論視野》2009年第十期.
[8]王懷通等,馬列文論教程,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徐漢卿(1982—),男,藏族,籍貫:西藏波密。系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