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醫院耗材管理已成為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職工醫院的特點,通過分析醫院耗材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一步提出了對策,認為可從三方面加強耗材管理、降低成本:①完善組織機構建設,規范制度,嚴把準入關;②用績效考核手段促進耗材管理;③構建網上物資申購管理系統,實現耗材流程管理。
[關鍵詞] 耗材;管理;成本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17—02
Improvement of medical consumables management for strengthening hospital cost control
HUANG Xin1 WU Yuntao2
1.Department of Check,Guizhou Electric Power Hospital,Guiyang 550002, China;2.Information Center,Guizhou Electric Power Hospital,Guiyang 550002, China
[Abstract] Medical consumabl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work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dical consumable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considered to be from three aspect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reduce the cost of supplies:①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normative system,strict access;②with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eans to promote consumptive material management;③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materials purchase management system supplies process management.
[Key words] Supplies; Management; Cost
醫院成本管理的主要核心是設備、藥品、耗材,其中耗材管理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由衛生部醫管司指導編寫的“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中明文要求“醫院實行成本核算,降低運行成本”[1]。貴州電力職工醫院是南方電網下屬的一家三級職工醫院。在作為貴州省、市醫保定點單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承擔廣大電力系統職工的健康保健、職業病體檢工作。作為行業醫院,我院提供的病人就醫設施是貴州省一流的,意味著較高的運行成本,雖然與其他的公立醫院經營方式、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但也同樣面臨著如何降低和控制成本,在使廣大患者得到優質服務的同時,又能夠使醫院效益不下滑或出現虧損,因此如何規范醫療耗材的管理、降低成本也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1耗材管理的基本情況
據統計顯示,對于全國大型綜合醫院,醫用耗材成本占醫療成本的20%,種類繁多,每一項都與醫療工作的安全與質量息息相關,目前成本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就以我院檢驗科試劑領用為例,2010年試劑領用占毛收入的19.03%,2011年占24.13%,2012年占31.6%,雖然有部分進口腫瘤項目導致成本增高、試劑調價等因素,但總體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2醫院耗材管理存在問題
醫院耗材管理一般由七個環節組成:申請、采購、入庫、領用、使用、再采購和盤點,在采購、入庫等環節均較為規范,主要問題在領用、使用環節。
2.1 耗材領用環節
現狀:我院耗材領用由科主任或臨床科室護士長填寫手工領料單,由護士或護工持領料單到庫房領取的模式,單據一般只填寫領料部門名稱、材料名稱、規格、數量,耗材領回后,由護士長管理。缺點:科室不了解耗材的庫存情況,信息不對等,導致有單無貨的情況發生;由于單據上只填數量,科室不了解價格,無法進行成本核算,多數科主任心中無數,也無法進行精確成本管理。
2.2 耗材使用環節
現狀:主要是沒有二級庫房管理。各臨床、醫技科室均建有大型設備、物資臺賬,但均未建立規范的耗材臺賬。缺點:耗材領回科室后,有些科室把手工領料單規整成一本以備查,不同品種不同單據,數量眾多,保管及查詢極不方便,有些科室干脆就以庫房為準,未建立賬本,無帳可查;耗材的管理混亂,是科室使用還是病人使用,沒有記錄,出入庫無法查詢,更無法實現賬物相符;耗材的成本全計入領用科室的成本,若使用在病人身上,記賬由科室人員進行,是否漏帳,造成醫院損失,完全取決于記賬人員,難以監控。
3醫院耗材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3.1 完善組織機構建設,規范制度,嚴把準入關
從醫院來講,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如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等,對進入醫院的全部醫療耗材進行評估、審核,不斷完善招標、采購等有針對性的監督制度[2],要抓住“管權”、“管人”、“管錢”三個重點完善制度建設,查找重點領域、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廉潔風險點,堵住漏洞,嚴禁在采購過程中發生腐敗問題而導致的耗材成本增高,尤其對首次進入醫院的供貨商必須按相關準入程序嚴格審核。
從經銷商來講,必須經過醫院紀檢、監察專業人員的審查,具備“三證”合格、相關資質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授權書等材料,才能成為醫院合格供方,合同一年一簽,并且提供的耗材品種必須在國家頒布的政府醫療耗材集中限價競價招標的中標采購目錄中,不在該目錄范圍內的品種一律不得使用。一旦脫標,不得使用。
從臨床科室來講,使用特殊耗材必須經書面申請,提交藥械科,經分管院長或院辦公會通過后,由合格供方提供,不得使用非合格供方提供的試劑、耗材等,任何科室、個人不得自行購進醫用耗材,違者嚴處,各科室建立耗材臺賬,確定專人登記,詳細記錄耗材數量、實際領用、月底庫存,杜絕流失。另外,臨床抗生素使用是監察重點,嚴查個別醫生與藥品商的開藥回扣行為,可通過醫院每月開展的質量考評、環節質量檢查、藥事會每月的全院抗生素和藥品使用率通報等方式,杜絕腐敗問題的發生,也避免濫用抗生素導致的病人住院費增高、科室成本增高問題。
3.2 制訂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達到節約耗材、控制成本
我院于2012年出臺了新的績效工資考核方案,由院長作為績效考核的組長,在獎勤罰懶的同時,以成本控制作為績效考核的重中之重,科室績效系數由質量考評分、滿意度評分、工作貢獻分三部分構成,其中最重要的工作貢獻分就與耗材息息相關,不注重耗材管理,凈收入減少,工作貢獻分就少,每月績效就低,以2012年5月份全院各科績效系數來看,最低1.0,最高2.5,相差非常明顯,有差距,人員積極性也調動起來,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瓶試劑的概念正在養成,科主任不再是單單只管業務、科室發展,也漸漸把目光投向耗材管理,因此在堅持節約、反對浪費中,既要“抓小”,更要“抓大”;既要增強個人節約意識,更要加強制度建設,這樣才能把節約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醫院推出的績效考核制度從源頭上迫使科室提高成本管理意識,注重耗材管理,成效明顯。
3.3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系統建設,拓展耗材網上申領管理系統,達到耗材流程管理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信息化管理也逐漸成為醫院管理的發展方向之一。我院信息化系統早在2006年就開始啟動,目前在貴州省內也是處于領先水平,在評審中也多次得到專家好評,現有醫生工作站、檢驗LIS系統、影像PICS系統、收費HIS系統等,對醫院各項工作促進很大。雖然有模塊可統計耗材的每月領用數量,但功能太少,規范的醫用耗材網上申領管理系統仍需要進一步建設[3,4]。若該系統正常使用后,臨床醫生可在網上查閱藥械科庫存藥品、各種耗材的數量、規格、價格、有效期、生產廠家等信息,申請領用相應的物品,工作人員進行核對無誤后,物品領回科室,由科主任點擊確認鍵,認可領用,歸入科室二級臺賬,再分流向科室或病人,形成出庫管理,這樣入庫出庫詳細,去向明確,達到真正的耗材流程管理。PDCA循環就是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糾正(Act)的循環,在醫療設備采購、庫房管理等方面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達到科學管理、降低成本的目的[5,6]。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保障患者權利,加強耗材規范管理勢在必行,從源頭上加強采購監管力度,從意識上推行績效考核,從細節上推行網上申領物資管理系統,使耗材的計劃、申領、出入庫、管理、檢查都能全面實現,從而才能真正降低耗材、減少成本、提高醫院綜合性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 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7—69.
[2] 祁萬華. 談醫療耗材的規范化管理[J]. 醫院管理,2011,9:141—148.
[3] 高小文. 實驗室信息系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40(8):890—891.
[4] 王道雄. 淺談我院醫療耗材網上申領管理系統[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38(24):246—248.
[5] 陳薇薇,許鋒. 淺談PDCA循環在醫療設備采購中的應用[J]. 中國醫療設備,2008,36(12):69—71.
[6] 朱天陽,尚長浩. PDCA循環與醫院耗材庫房管理[J]. 科學管理,2011,26(3):87—88.
(收稿日期: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