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1例誤診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使基層臨床醫生對潰瘍性結腸炎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平時的診療過程中對有類似癥狀體征者應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腸鏡及病理檢查全面分析,必要時應進行隨訪,以免發生誤診和漏診。
[關鍵詞] 結腸炎;潰瘍性;誤診
[中圖分類號] R574.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23—01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主要限于大腸黏膜與黏膜下層[1]。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中伴有黏液和膿血,常伴有里急后重感。臨床表現及各種癥狀體征與菌痢極為相似,故遇見此類患者不應輕下結論,以免誤診。
1臨床資料
患者男,23歲。因腹痛、腹瀉2 d來診。患者既往體健,自訴腹痛,以左下腹為重,腹瀉,(6~8)次∕d,大便為黏液膿血便,有里急后重感,惡心,無嘔吐。查體:T:37.8℃,神志清,精神差,腹軟,左下腹輕壓痛,腸鳴音(6~8)次/min。血常規:WBC:14×109/L,N:0.82.大便常規:潛血++,白細胞(2~3)/HP。結合癥狀體征,于2011年5月以“急性菌痢”收入院,給予靜滴頭孢曲松納2g/d、慶大霉素24萬U/d等對癥治療,5d后復查,T:36.5℃,血常規:WBC:9×109/L,N:0.71,大便常規:潛血(+++),白細胞4~6/HP,大便(4 ~5)次/d。考慮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轉送上級醫院申請結腸鏡行腸道檢查,鏡檢所見:回盲部、升結腸、肝區、橫結腸、脾區、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黏膜彌漫性充血,血管紋理模糊,部分黏膜可見點狀糜爛及黏液附著。后以“潰瘍性結腸炎(全結腸 初發型 活動期 中度)”收入上級醫院,給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1.0 g,4次/d,云南白藥0.5 g,3次/d,葉酸片5 mg,1次/d,奧替溴銨片40 mg,3次/d,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靜滴,1次/d。3周后復查,血常規正常,大便常規潛血(+),腹痛、腹瀉癥狀消失,令其出院。出院后繼續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及云南白藥膠囊治療,3個月后回院復查腸鏡示結腸黏膜平滑有光澤,血管紋理清晰,囑其繼續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滿1年并戒辛辣刺激食品,隨訪至今未出現反復。
2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多數起病緩慢,癥狀體征常持續存在或者緩解期與發作期反復交替甚至持續加重,少數突然起病,偶有急性暴發性過程。其臨床表現與病變范圍、病型及病期等有關。本病按病情輕重可分為三度:輕度、中度和重度,可根據腹瀉次數、腹痛程度、便血多少及全身癥狀輕重來判斷[2];如果按照病程經過可分為四型:初發型、慢性復發型、慢性持續型、急性暴發型,四型可相互轉化;按病變范圍可劃分為六個部位:全結腸炎、區域性結腸炎、左半結腸炎、右半結腸炎、直腸乙狀結腸炎及直腸炎;按病態可分為兩期:活動期和緩解期。潰瘍性結腸炎多累及黏膜淺層,而結腸鏡檢查既能直接觀察到黏膜的表現,又能鉗取可疑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所以是本病最有意義的診斷方法。在結腸鏡檢查過程中應作全結腸及回腸末段檢查,既可直接觀察腸黏膜變化,又可取活組織檢查,并確定病變范圍、程度、分期、有無癌變,對計劃治療有很大的價值,故結腸鏡檢查近來已被絕大部分醫院列為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和必須檢查。在平時的鑒別診斷過程中,除了菌痢可用結腸鏡鑒別外,與潰瘍性結腸炎癥狀更加相似的克羅恩病也必須在結腸鏡下才能鑒別。一項對357例患者的回顧性分析顯示,結腸鏡鑒別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準確率達到89%;其余11%患者中,7%診斷為結腸炎而未能分型,僅4%診斷錯誤。當然,在實際診療過程中嚴重病變患者的誤診率要明顯高于輕度病變患者。在基層沒條件進行結腸鏡檢查時,可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早期可見腸黏膜紊亂,結腸袋形加深,腸壁痙攣、潰瘍所引起小刺狀或鋸齒形陰影。晚期可見結腸袋消失,腸壁呈管狀,腸腔狹窄、縮短以及息肉所致的充盈缺損。初次發生的病例,臨床表現和結腸鏡改變不典型者,可暫時不作出最后診斷,通過各種手段隨訪3~6個月,觀察隨訪期間的發作情況。本病并無特異性改變,飲食失調、勞累、精神刺激、感染等病因均可引起類似的腸道炎癥改變,所以只有在認真排除各種可能有關的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診斷。
本例病例誤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接診醫生知識面窄,對潰瘍性結腸炎認識不足,考慮問題不全面。②初發型以腸出血為主要表現的潰瘍性結腸炎很少見,易導致醫生的忽視。③受醫療條件限制,很多基層醫療單位無法開展結腸鏡檢查項目,而這是本病診斷及與其他疾病鑒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基層臨床醫生工作中,除了單學科深入學習外,還要重視多學科交叉學習,使基層醫生都能夠熟悉相關專業疾病臨床特點,提高認識,反復思考,抓住重要細節,當診斷后治療效果不理想時,要拓寬思路,完善檢查,綜合分析,必要時及時轉診。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 內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10—414.
[2] 胡利群,張蓮香,張連鳳. 附子理中丸聯合五維他口服溶液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與分析[M]. 中國醫學創新, 2012,(93):46.
(收稿日期: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