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前葡萄膜炎糖皮質激素應用的合理方法。 方法 對71例88眼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個體化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觀察炎癥消退情況及不良反應。結果 所有患者均能很快控制病情并治愈,治愈時間7~40 d(平均約14 d)。結論 對前葡萄膜炎患者給予糖皮質激素個體化治療可較好治愈炎癥。
[關鍵詞] 急性前葡萄膜炎;糖皮質激素;個體化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6—0138—02
Individualized glucocorticoids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uveitis
WANG Weipe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Nanto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tong 22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uveitis. Methods A total of 71 cases (88 eyes)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glucocorticoids therapy,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were surveyed.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in all cases could be controlled,and healing time was from 7 to 40(mean 14d)days. Conclusion Acute anterior uveitis can be healed by individualized glucocorticoids therapy.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Acute anterior uveitis;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急性前葡萄膜炎為眼科常見病,約占葡萄膜炎總數的50%~60%[1],如不規范治療,可產生嚴重并發癥,損傷視功能,甚至導致失明。治療前葡萄膜炎常用糖皮質激素,由于糖皮質激素有著較多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如何合理使用十分重要。本文對我院眼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門診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71例88眼采用激素個體化用藥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眼科2005年6月~2011年6月就診的71例(88眼)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男44例,女27例,年齡l6~56歲,平均33歲,雙眼17例,單眼54例,發病后就診時間最短1 d,最長10 d,平均4.2 d。就診時經阿托品散瞳,瞳孔因后粘連無法散開為排除標準。初次檢查包括視力、房水內炎癥細胞多少、瞳孔是否后粘連、玻璃體有無炎癥細胞、散瞳后眼底情況。所有患者中眼底檢查發現4例5只眼同時有視乳頭水腫及黃斑輕度水腫,5例5只眼僅為單純視乳頭水腫,其余患者眼底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1.2 治療方法
1.2.1糖皮質激素 每個患者進行個體化用藥,個體化原則為根據患者房水內炎癥細胞的多少及有無合并視乳頭、黃斑水腫來調整不同用藥劑量,標準為: “+”表示房水炎癥細胞的多少,0級為房水內無細胞,+表示房水內每個視野見5~l0個細胞。++表示房水內每個視野見11~20個細胞,+++表示房水內每個視野見21~50個細胞,++++表示房水內每個視野見>51個細胞,每個患者均予0.1%氟美龍滴眼液局部點眼,前房炎癥細胞++++者1次/1 h點眼;前房炎癥細胞+++者1次/2 h點眼;前房炎癥細胞++者1次/4 h點眼;前房炎癥細胞+者1次/6 h點眼;開始治療5 d內囑患者隔日復診,其后根據治療后病情變化調整復診周期,復診時注意患者炎癥消退情況,同時注意監測眼壓變化,并根據患者房水炎癥細胞的變化及時調整0.1%氟美龍滴眼液點眼頻次。如前房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及合并視乳頭、黃斑水腫的患者,排除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禁忌證,同時給予醋酸潑尼松30 mg早晨7:00頓服,連續1周后停用。
1.2.2睫狀肌麻痹劑 使用 0.5%阿托品眼用凝膠點眼2次/d,2 d后改用0.5%托吡卡胺滴眼液點眼3次/d,直至治愈。
1.2.3非甾體抗炎藥 所有患者0.1%普拉洛芬滴眼液點眼4次/ d,直至治愈。
2 結果
治療前,前房炎癥++++者25眼,+++者27眼,++者22眼,+者14眼:治療7 d后,前房炎癥++++者0眼,+++者20眼,++者32眼,+者27眼,0級9眼;治療14 d后,前房炎癥++++者0眼,+++者5眼,++者15眼,+者23眼,0級45眼;治療40 d后,前房炎癥0級88眼。治愈標準:患者癥狀完全消退,前房炎癥細胞消失。患者治愈時間7~40 d(平均約14 d)。所有患者治愈后繼續隨訪半年,復發6例。治療過程中有2例發生眼壓升高,給予0.5%噻嗎心安滴眼液、1%布林佐胺滴眼液點眼以降低眼壓,0.1%氟美龍滴眼液減量并停藥后再繼續點0.5%噻嗎心安1~2周后眼壓均恢復正常。
3 討論
葡萄膜炎為常見眼病,如治療不及時、不規范可致盲,發病機制復雜。一般認為本病發病主要為免疫因素,葡萄膜為免疫應答的好發部位,葡萄膜小血管多,血流緩慢,通透性強,容易使各種免疫成分和抗原沉著,使組織致敏,當再與相應抗原接觸可在葡萄膜引起免疫反應。其次為炎癥介質,如組胺、羥色胺、激肽和前列腺素等,其中前列腺素占主要作用[2]。前葡萄膜炎并發癥為主要致盲原因,表現為角膜混濁、虹膜前后粘連、并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虹膜萎縮等。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可取得較好療效,但糖皮質激素使用可引起較多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如何在盡量減少不良反應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療效顯得尤為重要。
藥物治療主要有如下幾種:(1)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為治療前葡萄膜炎的主要非特異性方法。但長期糖皮質激素治療可出現多種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如青光眼、白內障、庫欣綜合征、兒童生長發育障礙、消化道潰瘍出血、血糖血壓升高、并發感染、股骨頭壞死、誘發精神分裂癥等[3],特別是對兒童、老年人及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消化道潰瘍、抑郁癥等基礎疾病患者更應注意關注副作用的發生情況。故個體化用藥主要體現在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所謂個體化用藥是指根據患者所患前葡萄膜炎的炎性輕重不同,同時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有無基礎疾病等情況來確定用藥方案[4]。崔建軍等[5]認為糖皮質激素局部使用一般可較好地控制前葡萄膜炎的炎癥,本文中患者治療以局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點眼治療為主,并根據炎癥輕重程度指導用藥頻次,炎癥嚴重時適量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中充分體現個體化用藥,不但取得理想的療效,同時不良反應的發生較少。治療中2眼發生眼壓升高,其升高原因可能與糖皮質激素使用有關,或者是本病病程中炎癥所致,經降壓藥治療后眼壓均恢復至正常范圍,未發生其他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前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局部治療,滴眼液點眼與結膜下注射可產生同樣效果,且不但可避免結膜下注射導致眼球穿破的風險,又可避免患者因結膜下注射帶來的痛苦及緊張不良情緒[6]。故筆者認為糖皮質激素結膜下注射治療僅適用于不能遵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點眼的患者,本組患者均能夠按醫囑點眼,故無一使用結膜下注射治療。(2)睫狀肌麻痹劑:具有散瞳作用,可解除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痙攣,也可減少睫狀肌對局部睫狀血管的壓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并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物;使瞳孔開大,防止虹膜后粘連,部分已發生虹膜后粘連的患者經睫狀肌麻痹劑治療后可拉開后粘連。但需注意大瞳孔下的虹膜后粘連會給患者帶來更嚴重的不適,所以在瞳孔充分散大后應停用阿托品,使用托吡卡胺以保持瞳孔適當的活動,防止瞳孔散大時后粘連。本文中患者均未發生大瞳孔下后粘連。(3)非甾體抗炎藥: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糖皮質激素能夠阻斷磷脂酶A2的作用,從而減少花生四烯酸的生成,而非甾體抗炎藥作用于環氧化酶,可減少由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由此可見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抗炎藥作用于拮抗炎癥反應的不同環節,兩者合用可增強抗炎效果[7]。因此,適當合理應用睫狀肌麻痹劑及非甾體抗炎藥可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和治療時間,從而有利于減少糖皮質激素引起的并發癥,同時更快控制炎癥,減少因前葡萄膜炎癥遷延發生并發癥導致視功能受損。
本組治療提示,在對前葡萄膜炎患者的病情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給予每個患者個體化糖皮質激素治療可較好治愈炎癥,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葛堅. 眼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74—280.
[2] 劉家琦. 實用眼科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46—347.
[3] 王學葉. 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0):133—134.
[4] 袁慧敏. 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前葡萄膜炎[J]. 國際眼科雜志,2009,9(8):1622—1623.
[5] 崔建軍,邊立冬,張宏霞,等.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臨床治療[J]. 國際眼科雜志,2011,11(6):1086—1087.
[6] 馬翠萍,陳詠沖,廖瑞端,等. 糖皮質激素滴眼與球結膜下注射治療葡萄膜炎療效分析[J]. 眼視光學雜志,2004,6(3):189—190.
[7] 張紅言,朱思泉. 普拉洛芬滴眼液預防白內障術后黃斑囊樣水腫的臨床研究[J]. 國際眼科雜志,2008,8(7):1371—1372.
(收稿日期: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