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的物流業飛速發展,為我國GDP的增長貢獻巨大。而廈門市物流業在全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格局中有其重要的地位。以廈門市為中心的東南沿海物流發展區域被定位為介于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的全國九大發展區域之一。因此,了解廈門市物流業現狀及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加快廈門經濟特區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現代物流業;廈門物流業;第三方物流
中圖分類號:F552.7;F2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5-0052-02
現代物流業是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適應市場競爭及市場協作要求下的新的專業化分工,使產業部門得到加快發展。主要包括訂貨、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全過程,需要把涉及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廠、批發商、零售商、物流公司、最終用戶組成網絡。其任務是盡可能降低物流的總成本,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因此,提高現代物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物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廈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一、廈門市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1.物流通道設施建設有較大的發展。港口運輸方面,至2009年底,開辟全港集裝箱航線153條,其中,遠洋航線39條,近洋航線32條,內支線22條,內貿線39條,月航班816班,通航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個港口。在廈門,全球前20名班輪公司都設有分支和代理機構。2008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500萬TEU,步入世界港口20強。2009 年,廈門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1億噸,首個億噸大港成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出現了。此外,廈門市還是與臺灣直航的首選口岸之一,在1997年4月,福建省率先開通與臺灣高雄港集裝箱試點直航工作,目前累計實現超過了300萬TEU的運輸量,占兩岸試點直航的70%以上。空港運輸方面,在2009年,貨物吞吐量19.50萬噸,全國大陸機場第五名的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全國第三名的全貨機航空數量,是全國十大繁忙機場之一和四大航空口岸之一。目前,在廈門擁有營運的航空公司35家、通航城市86個,其中包括21個國際及地區的,累計開通境內外航線170條。鐵路運輸方面,在2009年,貨物吞吐量達到612.32萬噸,已開通包括上海、江西、武漢、烏魯木齊、西安、鄭州等地區貨運直達快速列車;在2010年初,福廈鐵路的正式通車,廈門鐵路得到高速發展。隨著未來福廈、龍廈、鷹灤鐵路的相繼建成,將形成通達全國鐵路的陸路運輸網絡,直接無縫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經濟區。公路運輸方面,是國家交通部確定的47個主樞紐之一,對外通過高速公路、高級鐵路以及與國道連接,可抵達全國各大中城市,城市配送體系完善,2009年完成貨運量5 018萬噸。
2.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的發展狀況。廈門市已相繼完成“四大物流園區”(東渡—象嶼—航空港物流園區即現代物流園區、海滄物流園區、杏林物流園區、瀏五店物流園區)的編制規劃工作,物流園區的建設和運營不斷向前發展。
現代物流園區。由廈門海港、空港、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一起聯動運作,規劃面積大致達到9平方公里,包括象嶼保稅區(一期、二期)、保稅物流園區、航空港物流園區、廈門港(海天與象嶼碼頭)作業區四大功能區,是廈門島規劃的唯一綜合性物流園區。截至現在,該物流園區運作狀況穩定,累計有20多家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的近千家企業入駐,物流企業的進出口總額占全區的85%。
海滄物流園區。規劃面積大致達到5平方公里,入駐園區的相關物流企業已經超過200家。其主要業務集中在發展集裝箱運輸國際物流、再生資源、能源化工和石材物流等。在2007年海運中,集裝箱吞吐量占整個廈門港的1/3以上。
杏林物流園區。規劃面積約7.2平方公里,區內規劃建設的前場鐵路特大型貨場定位為我國鐵路發展綜合物流體系的前沿試點,是我國對外貿易中尤其是對臺貿易出海通道的重要節點,也是廈門市乃至閩西南直達大陸中西部地區海鐵聯運的主要節點。
廈門市根據其產業經濟結構特點和周邊地區的物流業務需求的特點,還應分別建設機電產品、家居建材、進出口石材、再生資源、農副產品和汽車及配件等一批批專業化的物流中心。并先后認定20多個市級重點物流項目,其中絕大部分已經建成投產運營,在實施項目帶動輻射促進廈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發揮極其重要的正向作用。
3.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狀況。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方面,通過將海港EDI、空港EDI和電子商務中心EDI平臺進行整合,構建符合全市統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截至2012年上半年,廈門市已經初步建成了高性能數據處理、交換中心和高速網絡中心,大部分的物流企業實現了與海關、國檢等相關單位信息系統的一點接入,而且還能與國檢總局、中國電子口岸等國家級垂直管理系統的成功對接。一個高效、便捷、暢通的一體化信息網絡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并且業務輻射可達到泉州、漳州和龍巖等地區。該平臺的運營目標是連接廈門各行各業,尤其是海、陸、空及現代物流業等相關行業的各種信息。同時與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全球物流信息建立緊密聯系的關系網,以標準格式支持數據傳輸與處理工作,即通過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安全、高效運轉向用戶提供一個高效、低成本的交易平臺,促進廈門現代物流業的信息化發展。
4.物流人才教育培養情況。廈門市在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面臨著物流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高級人才需求急迫的局面。為此,近幾年來廈門市始終重視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一方面,通過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校機構協作,培養物流專業的本、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另一方面,通過物流協會、社會辦學機構開展專業科目的在職培訓和相關的資格教育,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廈門市20家主要辦學機構共同教育和培養了各類物流專業人才近18 000人。
二、廈門市物流業存在的問題
1.城市經濟規模不夠大,市場空間和服務輻射力小。廈門市現有的城市規模和市場規模與其應起的龍頭作用還相差一大截,經濟總量非常小,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GDP位居末位;在全國前100名城市中,GDP排名的僅在第53名,僅僅只是廣州的1/5,還不如深圳的1/3;在省內排名也在福州、泉州之后。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受所處東南沿海區域及背靠的腹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影響,由于經濟總量非常小,區域經濟協作水平又很低,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等影響因素,進一步放大廈門現代物流業的規模客觀上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廈門大多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著小而全的經營管理模式,大多數的工商企業都是自營物流,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業相對較少,與發達國家70%的企業依托利用第三方物流相比明顯存在差距,影響廈門物流市場需求的擴展。
2.物流設施銜接水平低,物流通道建設急需進一步完善。在“十一五”期間,廈門市的海陸空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較為完善,但是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連接,“西進東出”的物流通道時間和成本無法滿足當今市場競爭的要求,目前發展海空港航運中轉沒有什么有效的成果。
近幾年來,在推動閩粵贛13市經濟協作區和中西部地區的物流通道建設工作中,廈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一定的成績,可是也一直存在著與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運營價格優勢總體不明顯,鐵路基礎建設和及管理模式造成國際集裝箱的班次一直末開通以及廈門口岸轉關手續還是很繁瑣等一系列的問題,海鐵聯運規模效應并沒有很大的突破。盡管在開發“無水港”項目工作中,政府、企業及港口口岸等相關職能部門已經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至今在內陸地區還是沒有具體的項目建成投產運營,明顯落后于天津、大連、寧波等沿海港口城市。在公路交通運輸通道方面,由于福建省省內物流成本較高,很難吸引其他省市選擇廈門港進行貨物的集散,與浙江省和山東省舉全省之力支持寧波港和青島港吸引外省貨源、減免省內公路通行費的做法相比,廈門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幾年來,對臺物流通道建設也因兩岸關系的新變化將需要進一步加強。
3.現代物流服務業態創新應用少,港口物流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不足。總體上看,廈門市大多數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較小,資產總額不足100萬元的企業占企業總數的1/3,大多數物流企業服務集中在公路、水路運輸及配套倉儲、批發餐飲等勞動密集型傳統行業中。而絕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固守傳統經營模式,缺乏創新動力,科技含量與專業化程度較低,對商貿物流、電子物流、供應鏈金融、第四方物流等新興業態模式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營利水平次、市場競爭力弱,企業很容易受市場變化的沖擊,發展受到嚴重制約,迫切需要物流服務業態的創新。
鑒于廈門市的國土資源相對貧乏,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位置,廈門市依托便捷的海、空港樞紐以及陸路交通網絡的輻射帶動能力,廈門市具備大力發展港口物流及商貿物流的諸多優勢,有條件建設成為海西經濟區物流分撥中心和商貿集散中心。由于廈門市港口物流與周邊腹地的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明顯不足,導致出現“前方進港,后方進產業基地(包括工廠、園區、商圈),中間建市場的模式還沒有得到實際上的應用,效果還不顯著。
三、振興廈門市物流業的對策
廈門市物流業的發展應遵循開放性原則,堅持將開放與多元經濟成分共同參加,不拘泥于合作形式與合作領域,采取強而有力的舉措大力支持包括像臺資、港資一類的境內外企業在廈投資經營管理物流業。要進一步加強在財稅、融資、信息化及技術改造、區域內物流合作、交通管轄、引進人才以及重大投資合作項目等方面的政策引導。
1.支持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廈門為基地開展區域物流業務工作,特別是全球500強企業和中國100強的大型物流企業到廈注冊、設立、分撥、配送、采購,從事面向區域、全國的營運總部、商品分撥中心、配送中心、采購中心、物流設計方案等經營活動。
2.支持運輸類的物流企業更多的參加開辟新貨運航線、發展多式聯運和航運中轉業務,特別是國內外知名的航運企業來廈對港口碼頭、航空貨站,進行投資以及以廈門為基地開展航運業務工作。
3.支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進入廈門現代物流園區和海滄物流園區,開展保稅物流、對臺物流和國際物流業務工作,尤其在全球采購、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和國際中轉、物流信息處理服務中。
4.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原則,廣泛在國內外布點設網和進行物流業務合作。重要的是支持以廈門為依托前往閩粵贛經濟合作區和中西部地區投資經營現代物流業,服務和帶動廈門及周邊區域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以及與港臺的物流業合作。
5.支持參加廈門重大物流項目載體的建設和運營,特別是參加投資市級物流園區、重點扶持大型專業物流中心、市際配送物流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合作計劃。
6.支持從事專業物流信息系統設計和物流軟件設計的信息化服務企業,投資參加物流園區內的公共信息平臺、物流中心信息系統的運營建設。
7.支持外資、民營和合資物流企業的發展。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及多種形式下的合作,落實與物流業發展相關的支持政策,將同等享受國民待遇。
8.支持工商企業剝離自營物流業務,實行專業化分工,采購第三方物流服務,提高競爭實力,大力培育公共物流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