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咱們遇上了一段相當長的顯卡新品真空期,可這并未讓廣大顯卡玩家們的熱情有絲毫減退。終于等到了2012,顯卡新品大量涌現,光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先后迎來了AMD Radeon HD7970/HD7950、Radeon HD7870/HD7850、Radeon HD7770/HD7750以及NVIDIA最新出品的GeForce GTX680……一時間讓廣大玩家們覺得幸福來得有些太突然。本期PCFAN評測室,我們將對AMD Radeon HD7970/HD7950兩款上市時間相對較早的產品外的所有游戲顯卡新品進行測試,讓大家對新上市的顯卡新品有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本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讓各位了解新近上市的各款顯卡產品的性能表現和實際市場定位。當然,我們同樣也將與各款新品定位相當的老款顯卡加入到了本次測試中進行對比,為的是能夠讓大家更清楚地發現新款產品的改進。由于本次測試的所有產品都是定位較高的游戲顯卡,因此除了理論性能外,產品的實際游戲效果將會是絕對的重點。同時我們也將細致考量各款產品的實際溫度表現和功耗表現。好了,閑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這些大家苦等已久的顯卡新品吧。
絕 對頂級旗艦——NVIDIA GeForce GTX680
看吧,這絕對是目前無可爭議的性能王者,雖然它的對手Radeon HD7970因為發布時間更早,搶了不少風頭,但GeForce GTX680卻以非常明顯的性能優勢搶回了屬于自己的性能王座。本期技術沙龍欄目中,已經對GTX680的諸多產品特性作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NVIDIA公版的GTX680顯卡的散熱系統真的是挺保守。沒有熱導管、沒有多風扇,但整體風道設計相當不錯,同時渦輪式的風扇亦可提供足夠的風量。不過,GTX680憑借28nm工藝將TDP功耗控制在195W,待機狀態時,測試平臺功耗僅為68.55W,顯卡進入滿載狀態時的功耗也不過341.65W。而這兩個狀態下的顯卡核心溫度也分別只有33℃和83℃。
性能方面,NVIDIA開普勒架構的GK-104不僅擁有1GHz以上的默認核心頻率和1536個流處理器,同時還獲得了強大的GPU Boost自動超頻功能,這讓產品的性能大幅提升,不僅將前代GTX580甩開很遠,同時相對于HD7970,亦在理論性能上有10%左右的領先優勢,而在游戲測試中,除了個別游戲有小幅度的平均幀率落后外,其他游戲均大幅度領先HD7970。
大家也許會好奇這樣頂級的產品的用料規格,但說實話,并不夸張。產品的核心供電電路配備了獨立的PWM數字供電芯片——RT8802A,支持2~5相供電控制,但實際上只采用4相核心供電,顯存采用2相供電,輔助供電接口為雙6Pin。整個供電電路顯得比較簡潔,電容、電感、場效應管數量都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這似乎也印證了此前我們的猜想——小核心、低成本。GK104 294mm2的核心面積比Tahiti XT小了不少,而且整體用料規格也并不夸張,這對于習慣了使用大核心的NVIDIA來說,絕對是個大的改變。GTX680的市場定價為3999元,這個價格比起AMD的HD7970來顯得合理多了。
改良版新品——NVIDIA GeForce GTX560SE
由于短時間內無新品問世,因此NVIDIA再度將GF114安插在了899~999元價格區間。NVIDIA直接屏蔽掉流處理器并降低顯存帶寬,從而降低顯示核心硬件規格。當然,NVIDIA也考慮到了中國玩家的需求,特意定制了較之GTX560SE標準版頻率更高的中國版。不過,目前上市的大量“GTX560SE中國版”芯片產品中,還有不少高規格產品,它們直接使用了原本為GTX560顯卡定制的擁有336個流處理器的GF114顯示核心,直接顯存仍保持192bit。相對而言,NVIDIA對GTX560SE的硬件規格控制不會太嚴格,因此幾乎沒有標準的公版產品,全憑廠商自行發揮,無論是PCB板/用料還是頻率設定,都留給廠商們相當大的發揮空間。
耕昇GTX560SE張遼版是標準的GTX560SE,默認頻率偏保守,但實際溫度和功耗都相當溫和,而索泰GTX560SE-1GD5毀滅者使用了336個流處理器的GF114顯示核心,因此在供電用料方面規格更高,配備5+2相供電電路,同時還搭配了低電阻場效應管等高規格用料。當然,它的實際工作溫度和功耗也會更高。無論是288流處理器的GTX560SE還是336流處理器的GTX560SE,它們的整體性能都還是相當不錯的,前者完全可以滿足廣大游戲玩家的需求,部分3D游戲大作中即便是在較高的分辨率和特效環境下,亦可獲得比較流暢的游戲效果,而后者的實力則更加強悍,完全能夠與HD6850抗衡。
效能出色 定價虛高——NVIDIA Radeon HD7850/HD7870
Radeon HD7870和Radeon HD7850的對手將是NVIDIA GeForce GTX570以及后續將要問世的開普勒架構新品。Radeon HD7850/HD7870雖然都需要配備獨立的PWM數字供電芯片,但其他用料方面卻并不會顯得很夸張。迪蘭恒進送測的HD7870公版產品,只配備有5+1相供電設計,只是核心供電電路中全部采用了驅動式場效應管。而在散熱方面,沒有任何熱導管的公版散熱器看上去就有些簡陋的感覺了。至于華碩送測的HD7850-DC2-2GD5,雖然整體用料規格上也并不算太高,但卻配備了擁有雙風扇和3組熱導管的高效DirectCUⅡ散熱器。總兩款產品的功耗表現都非常令人滿意,這也跟AMD強調高性能/功耗比有關,HD7850和HD7870的TDP功耗分別只有150W和190W,而實際平臺在顯卡滿載狀態下也都不超過300W。
兩款產品的性能比起前一代的HD6950/HD6970都有相當大的優勢,HD7870在整體性能方面完勝GTX570,甚至還威脅到了GTX580的地位。非公版設計的華碩HD7850-DC2-2GD5的表現就更加出色,由于默認核心/顯存頻率達到975/5000MHz,產品的整體性能已經逼近了HD6970的水平。目前HD7850和HD7870就顯得沒有什么性價比,相信AMD隨后會進一步調整這兩款高性能游戲顯卡的售價,讓更多的游戲玩家都能夠享受到這兩款高效的產品。
瞄準低功耗游戲平臺——AMD Radeon HD7750/HD7770
Radeon HD7750/HD7770定位于入門級游戲平臺,不僅要在性能上和AMD的APU拉開差距,同時也必須嚴格控制產品的價格和功耗、發熱,力圖在NVIDIA新品還未正式上市時迅速占領主流市場。兩款產品的TDP功耗都在100W以內,整體用料規格也相對較低。Radeon HD7770只采用3+1相供電即可滿足需求,同時板身看上去也非常空。而PCB板更小的HD7750上,只搭配了2+1相供電電路,同時根本無需輔助供電接口。實際溫度/功耗表現上,Radeon HD7750/HD7770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顯卡滿載狀態時,平臺整體功耗不到200W,這對于配置需求較低的主流游戲平臺而言,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除了《地鐵2033》這款游戲外,其他游戲在1920×1080分辨率下開啟所有特效,并且加上4倍抗鋸齒效果時,HD7750和HD7770的平均幀率都能夠維持在20fps以上,也就是說廣大主流游戲用戶只要適度降低分辨率和特效等級,HD7750和HD7770都能夠輕松應對目前所有的3D游戲大作了。HD7750和HD7770應該是本次測試中上市時間最晚的兩款新品,因此它們同樣也有不少價格水分,預計很快HD7750的售價就會調整至599~699元左右,而HD7770的合理價位也在799元左右。
測試總結
NVIDIA和AMD都通過最新的28nm制造工藝,讓新款產品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這其中NVIDIA GeForce GTX680顯得尤為搶眼,一舉奪回了單核心顯卡性能第一的寶座。當然,AMD Radeon HD7850/HD7870的表現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目前廠商們已經把重心轉向了性能/功耗比這個新的指標上,高端顯卡正在向TDP 200W以內的指標邁進,GTX680就是首先邁進200W大關的旗艦級產品。而類似HD7850/HD7870和HD7750/HD7770,它們無論在工作溫度還是實際功耗上的表現也都非常出色。性能/功耗比指標將會是未來顯卡發展的重要因素,相信隨著工藝的成熟和更新,這種指標也將不斷提升。
成本方面,顯卡產品的成本重心依舊集中在顯示芯片上,但是新工藝讓顯示芯片的表面積大幅下降,這意味著每款晶圓將能夠切割出更多的顯示核心,一旦良品率和產能提升,用戶們就會真正在價格上享受到實惠。廠商們在產品的整體供電規格上提出了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本次測試中即便是GTX680這樣的頂級產品,供電電路用料規格也不會非常夸張,PCB板尺寸也在此前的GTX580基礎上大幅縮小。這種低成本設計優勢短時間內還并未在產品價格上體現出來,新品上市時的價格水分一般很大,如果不是急著換顯卡,那么還是再等一小段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