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利潤表概念
1.利潤表
利潤表,是指反映小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報表。利潤表是小企業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利潤表內涵,企業會計準則也作了規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六條將其定義為:“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可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與小企業會計準則對利潤表的定義相同。
從利潤表的定義,可以看出利潤表具有如下特征:
(1)利潤表是反映某一特定會計期間而不是某一特定時點的財務報表,它提供的是時期指標,而不是時點指標。因此,利潤表的數據來源是從會計科目發生額進行搜集,通過會計科目在某一會計期間發生額的歸集,用以填制利潤表相關項目。
(2)利潤表的理論依據是“收入—費用=利潤”這一會計等式。因此,利潤表中,小企業某一特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通過收入、費用和利潤及其相互的關系來反映。
(3)利潤表是月報表,是季報表,也是年報表。也就是說,按年度編制的利潤表,反映的是小企業每年從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整個會計年度這一會計期間累計實現的經營成果;按月份編制的利潤表,反映的是小企業在每個月月初第一天起至月末最后一天止這一會計期間實現的經營成果,有時也包括小企業從當年1月1日起至報告月份月末最后一天止這一會計期間累計實現的經營成果;按季度編制利潤表時,反映的是小企業在每個季度第一天起至本季度末最后一天止這一會計期間實現的經營成果。
2.利潤表的作用
(1)通過利潤表,可以反映小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的金額和構成情況,幫助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者全面了解小企業實現收入情況、發生費用情況以及經營成果。
(2)通過利潤表,可以計算生成凈利潤增長率,反映小企業獲利能力的增長情況和未來長期的盈利能力趨勢。同時,通過利潤表中的凈利潤和營業收入各欄目數額,可以計算生成小企業銷售利潤率,反映其獲利能力;通過利潤表中的凈利潤、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各欄目數額,可以計算生成小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其投入產出的情況。
(3)通過利潤表,可以利用利潤表數據與其他報表或有關資料,生成反映小企業投資回報等有關情況的指標。例如,通過小企業利潤表中的凈利潤和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計算小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其自有資金投資收益水平。
二、利潤表的格式
利潤表的格式分為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
單步式利潤表,是指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將所有的費用列在一起,兩者相減得出當期凈利潤的報表。
小企業會計準則對小企業的利潤表采用了多步式利潤表,即通過對當期的收入和費用項目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分步計算當期凈利潤,目的是為了便于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者理解小企業經營成果的不同來源和盈利能力。
根據相關性原則,我國小企業的利潤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1)營業收入;(2)營業成本;(3)營業稅金及附加;(4)銷售費用;(5)管理費用;(6)財務費用;(7)所得稅費用;(8)凈利潤。其中,(2)至(6)項信息內容屬于小企業廣義的費用。它們是利潤表的重要組成內容。
在利潤表中,費用分類標準不同,因分類產生利潤表的格式也不同。一般情況下,費用有兩種分類標準:一是費用按照功能分類,即按照費用在小企業所發揮的經濟功能進行分類列報,分為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就是按照經濟功能所進行的分類;二是費用按照性質分類,即按照費用在小企業所反映的經濟性質進行分類列報,分為材料費、人工費、折舊費、融資費等。
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采納經濟功能分類法分類,主要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經濟功能分類法便于分析各類費用的作用。小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通常劃分為生產、銷售、管理、融資等活動,不同活動的費用所發揮的功能各不一樣。因此,按照費用功能法將其分開列報,有助于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者了解費用發生的活動領域,分析各類費用的作用;二是經濟功能分類法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相一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規范的利潤表中的費用也是這樣分類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第二十六條規定:“費用應當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第二十七條規定:“利潤表至少應當單獨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項目:(1)營業收入;(2)營業成本;(3)營業稅金;(4)管理費用;(5)銷售費用;(6)財務費用;(7)投資收益;(8)公允價值變動損益;(9)資產減值損失;(10)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11)所得稅費用;(12)凈利潤” 。可見,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利潤表的組成項目上根據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簡化和調整,但是在利潤表的定義和費用的分類標準上與企業會計準則相一致;三是經濟功能分類法與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相銜接,便于小企業進行納稅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四是經濟功能分類法符合我國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按費用功能報告利潤的會計慣例和會計人員的職業習慣。
三、利潤表的編制
總括地講,利潤表中“金額”欄目一般設有“本年累計金額”和“本月金額”兩欄,其填列方法如下:
1.利潤表中的“本年累計金額”欄,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報告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止的累計實際發生額。
2.利潤表中的“本月金額”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月實際發生額。不編制月度利潤表的小企業,在編制季度利潤表時,應將“本月金額”欄改為“本季度金額”欄,反映各項目的本季度實際發生額。小企業編制年度利潤表時,應將“本月金額”欄改為“上年金額”欄,填列上年全年實際發生額。如果上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與本年度利潤表不一致,應對上年度利潤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填入報表的“上年金額”欄。
小企業可以分如下三個步驟編制利潤表:
第一步,以營業收入為基礎,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加上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計算出營業利潤。
其中,“營業收入”欄根據“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和“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的貸方發生額合計填列。
“營業成本”項目,反映小企業所銷售商品的成本和所提供勞務的成本。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的發生額合計填列。
“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反映小企業開展日常生產活動應負擔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和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等。本項目應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銷售費用”項目,反映小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本項目應根據“銷售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管理費用”項目,反映小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發生的其他費用。本項目應根據“管理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財務費用”項目,應根據“財務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填列;“投資收益”項目,根據“投資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填列;如為投資損失,以“—”號填列。不再贅述。
最后,“營業利潤”項目,根據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加上投資收益后的金額填列。如為虧損,以“—”號填列。
第二步,以營業利潤為基礎,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計算出利潤總額。
其中,“營業外收入”項目具體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凈收益、政府補助、捐贈收益、盤盈收益、匯兌收益、出租包裝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益、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應收款項、違約金收益等。本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小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金額。包括: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凈損失,壞賬損失,無法收回的長期債券投資損失,無法收回的長期股權投資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被沒收財物的損失,捐贈支出,贊助支出等。本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支出”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利潤總額”項目,根據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的金額填列。如為虧損總額,以“—”號填列。
第三步,以利潤總額為基礎,減去所得稅費用,計算出凈利潤(或凈虧損)。
利潤表通常按照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
其中,“所得稅費用”項目,根據“所得稅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填列。
“凈利潤”項目,根據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后的金額填列。如為凈虧損,以“—”號填列。
最后,將上述項目填寫完畢,按利潤表勾稽關系,分別計算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等項目的數額,利潤表即編制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