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收賬款作為一種商業信用,大量存在與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在現今社會,資金就是企業的命脈,應收賬款的占用對于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會造成巨大損失。應收賬款單純的內部控制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經濟情況下企業管理的需求,如何衡量應收賬款的產生于應收賬款的催要這樣的外部問題更加成為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難題。
[關鍵詞]應收賬款 信用 內部控制 對外控制
應收賬款作為一種商業信用,大量存在與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應收賬款會導致企業大量流動資金被不合理占用,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在經濟形式較為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各個單位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疏忽,一是因為良好的市場促使各個關聯公司擁有良好的回款情況,各個單位在此時對于應收賬款的關注度下降;二是企業管理者對于應收賬款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只要企業銷售情況好,那么企業就是好。
當市場經濟狀況下行,企業經營情況惡化,應收賬款所變現出來的問題將會被夸張的放大,企業銷售情況下滑,那么就意味這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上下游企業必將都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此時應收賬款的發生將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之中,越銷售應收賬款越多,越銷售企業越困難,直接導致企業的現金使用發生困難,職工工資,稅費繳納該類必須使用銀行存款的事項得不到實現直接導致企業的解散。
在應收賬款內部控制過程中,內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種人治化管理,缺乏形成一套科學的控制制度。許多企業并沒有建立詳細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指導,在控制管理應收賬款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業務部門盲目放賬、濫用信用資源,企業遭受巨大的應收賬款風險損失。
在企業對外解決應收賬款是,部分企業的組織機構及職能設置還不能適應市場競爭及信用管理的要求。與應收賬款內部控制相關的職能部門一般有市場部、銷售部、財務部、風險管理部等,這些機構交叉管理,職責劃分不清;各行其是,缺乏協調和溝通,不能對產品訂貨情況、銷售情況、貨款回收和銷售獲利等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監控,沒有具體的責任主體對應收賬款的回收負責。壞賬發生時,各部門相互推誘,缺乏責任感,致使應收賬款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歸根結底,應收賬款的管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控制度,對企業經營過程產生的風險采取預警制度能夠有效的防范企業風險,把風險由事后控制轉到事前控制。例如,根據賒銷企業規模、信用狀況,設定對該企業的最高賒銷額和最長賒銷期。超過這一額度就停止發貨,對事實上高于設定最高賒銷額的客戶堅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貨,逐步壓縮到最高賒銷額以內;在設定最高賒銷額的同時,設定最長的賒銷期限,由業務人員在到期前跟單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欠款,則立即停止供貨,組織追款。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要明確經濟責任,形成一項健全的制度,對于經常發生壞賬損失的應收賬款要追究其相關責任人。比如:明確劃分責任范圍,對負責經辦賒銷業務要有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并對該業務的人員要求對應收賬款最終收回負責。明確規定責任的監督部門,防止責任管理流于形式;
其次、明確權責,執行有力。銷售是應收賬款產生的根本,銷售人員也是應收賬款收回的第一線,但是對于應收賬款的直接管控人一般是財務人員,所以在應收賬款執行時權利人只有權利,而責任人只有責任,但是往往對于企業來說這里的責任人銷售人員對于企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就要求企業的各個階層都要嚴格的執行關于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度。
但是,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企業面臨著能銷售出去就不錯了的境況,往往企業需要更多的想債務人妥協,這就要求在管控制度執行的過程中更多的權衡,內控制型反而要更加的嚴格,促進執行人更加積極嚴格的執行規章制度,促進應收賬款的及時收回,此時任何一筆流動資金都是企業的救命錢。
總之,應收賬款的實現直接表現為資金的流入,應收賬款產生的越多說明企業的銷售情況越好,說明企業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但是應收賬款越多卻不是企業健康發展的表現,設置合理的管控線,合理的執行管控制度,在各業務環節之間建立一套相互牽制、相互稽核、相互驗證的控制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企業應收賬款資產的安全完整,使企業資金健康地運轉。這樣,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更加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不景氣時保住生命線。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戴德明,林鋼,趙西卜.財務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陳德萍.財務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