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長期從事《科學種養》雜志編輯工作,在審稿的過程中,發現來稿錯誤使用一些農業常用詞語,現將其中反復誤用的部分提示如下:
1. 病源與病原混淆。“病源”是指發生疾病的根源,“病原”是指病原體或病因,所以不能將病源地、病源中心寫成病原地、病原中心,也不能將病原菌、病原微生物、病原體、病原體屬寫成病源菌、病源微生物、病源體、病源體屬。
2. 受粉、受精與授粉、授精混淆。“受”是接受的意思,“授”是交付、給予的意思,它們與“粉”、“精”結合可以組成人和動、植物繁殖技術的很多詞義絕然不同的術語,來稿誤用這方面的術語很多,如受精率、受精蛋、受精卵、受精囊寫成授精率、授精蛋、授精卵、授精囊,人工授粉、人工授精、授粉樹、自花授粉、異花授粉寫成人工受粉、人工受精、受粉樹、自花受粉、異花受粉等。
3. 臘肥寫成蠟肥。“臘”是指冬天,臘肥是指冬天施的肥,與“臘”字結合組成的農業術語還有臘肉、臘味、臘香、臘八、臘日、臘月、臘腸、臘八粥、臘腸樹等,都不能用“蠟”代替“臘”字。
4. 蠟熟期寫成臘熟期。“蠟”是指動、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蠟熟期指禾谷類作物種子成熟過程中籽粒脫水,胚乳凝結呈蠟狀,粒色由綠轉黃,呈現本品種的固有色澤的時期。與“蠟”字結合組成的農業術語還有青枝蠟稈、蠟腺、蠟層、木蠟樹、蠟花、蠟黃、蠟像、蠟染、蠟紙、蠟燭等,都不能用“臘”字取代“蠟”字。
5. 稻茬寫成稻樁。“茬”作為名詞用時是指農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莖和根,作為量詞用時是指在同一塊地上,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樁”作為名詞用時是指樁子,作為量詞用時是指件。“稻茬”是指水稻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莖和根。與“茬”字結合組成與農業有關的術語還有茬口、茬子、留茬高度、低茬收割等,都不能用“樁”字取代“茬”字。
6. 涼一涼寫成晾一晾。“涼”作為動詞用時是指把熱的東西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晾”作為動詞用時是指把東西放在通風或陰涼的地方使其干燥的意思,也有曬和撇在一邊不理睬的意思。“涼一涼”是指使溫度降低。在蛋品孵化和烹飪技術上常常用“涼一涼”這個詞,其詞義不是使蛋品或食品干燥或曬干,而是使它們溫度降低。
7. 恥骨寫成趾骨。“恥骨”是人和動物骨盆下部靠近外生殖器的骨頭,而“趾骨”是人和動物的手和腳的骨頭,養殖蛋雞常需要通過檢查“恥骨”間隙來確定補光和添料的時機,把“恥骨”寫成“趾骨”容易產生誤導。
8. 綜合征寫成綜合癥。“綜合征”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關聯的變化而同時出現的一系列癥狀,也叫病候群,不是指某種疾病,所以不能寫成“綜合癥”。
9. 菜薹寫成菜苔。“苔”是指苔鮮植物的一綱,“薹”是指蒜、韭菜、油菜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在頂上開花結實,所以不能將“菜薹”寫成“菜苔”,同理,也不能將蒜薹、蕾薹寫成蒜苔、蕾苔,或將鮮苔、苔原寫成鮮薹、薹原。
10. 棉蚜寫成綿蚜。蚜蟲通稱膩蟲,屬昆蟲綱,同翅目,蚜科,種類很多,有棉蚜、菜蚜、豆蚜、煙蚜、高粱蚜等,其中棉蚜有寄主200余種,越冬寄主有木槿、花椒、石榴、鼠李、夏枯草;僑居寄主有棉花、瓜類等作物,沒有稱為綿蚜的蚜蟲。
11. 黏土寫成粘土。“粘”字兩讀,讀nian時與“黏”是異形字,《現代漢語詞典》和《農業大詞典》都推薦用“黏”字,與“黏”字結合組成的農業術語還有黏蟲、黏菌、黏米、黏液、黏膜、黏附、黏度、黏合、黏結、黏著、黏涎等,都不宜用“粘”字取代“黏”字。
12. 粘貼、粘連、粘接寫成黏貼、黏連、黏接。“粘”字讀zhan時,是指黏的東西附著在物體上或者互相連接,不能用“黏”字取代“粘”字。
13. 撿蛋寫成揀蛋。“撿”是拾取的意思,“揀”是挑選的意思,養雞場的撿蛋是將蛋拾起來,而不是對蛋進行挑選,所以用“撿”字表述才準確。
14. 暄松寫成喧松。“暄”是指物體內部空隙多而松軟,“喧”是指聲音大。農業術語中的“土壤暄松”是形容土壤內部空隙多而松軟,很顯然,只有用“暄”來表述才準確。
15. 馬鈴薯塊莖、山藥塊莖寫成馬鈴薯塊根、山藥塊根。馬鈴薯、山藥的地下可食部分是“莖”,而不是“根”,所以“馬鈴薯塊根”、“山藥塊根”的表述是錯誤的。
16. 甘薯塊根、木薯塊根寫成甘薯塊莖、木薯塊莖。甘薯、木薯的地下可食部分是“根”,而不是“莖”,所以“甘薯塊莖”、“木薯塊莖”的表述不準確。
17. 胚胎移植寫成胚胎移殖。“植”是栽種的意思,“殖”是繁殖的意思。胚胎移植,是應用外科手術,從交配數天后的雌體動物子宮中,取出尚未與子宮壁建立起密切營養聯系的早期胚胎,經適當處理后,移植到另一雌體子宮中,使之發育的技術。這一過程顯然是“栽種”,而不是“繁殖”,所以用“殖”取代“植”是錯誤的。
18. 一潮蘑菇寫成一茬蘑菇。“茬”作為量詞用時是指在同一塊地上,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一次叫“一茬”,蘑菇不是作物而是食用菌,它播種1次可以采用幾次,每次播種和采收后都成批生長,而且像潮水一樣涌出,所以稱每批生長為“潮”。
19. 禾苗合攏寫成禾苗合龍。“合攏”是指合到一起或閉合,“合龍”是指修筑堤壩或橋梁等從兩端施工,最后在中間接合。禾苗長到一定時期,由于枝葉繁茂彼此就合到一起,所以稱為“禾苗合攏”,其詞義才準確,也可稱為“封行”或“封壟”。將散落的種子、肥料、農藥、秸稈等收攏起來,也只能用“合攏”,不能寫成“合龍”。
20. 番茄、番薯、番石榴、番木瓜、番紅花、番荔枝、番麻、番鴨寫成蕃茄、蕃蕃、蕃石榴、蕃木瓜、蕃紅花、蕃荔枝、蕃麻、蕃鴨。“番”字與“蕃字”都讀fan時是異形字,是指外國或外族的意思,由于《現代漢語詞典》和《農業大詞典》都推薦用“番”字,所以農業術語提倡用“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