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天的一天,筆者走進湖南省邵陽縣巖口鋪鎮大塘村永富生態循環養殖場,只見養殖場四周青山環抱,滿眼蒼翠,一座座藍色屋頂的牛圈在晴空下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環境中,羅永軍的生態循環養殖規劃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大塘村位于有1000多畝面積的原元安嶺茶場后山,生態環境比較好,由于茶場關閉,滿山滿坡都是青草,是喂養肉牛的好飼料。”羅永軍說。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全鎮幾乎找不到幾頭耕牛,更不說飼養的肉牛了。大塘村周圍山上到處是草,草比人高。正是看到這個有利條件,羅永軍才下定決心要喂養肉牛。
2010年6月,他引進了80頭肉牛,另有26頭本地黃牛,開始生態養殖。
2011年春節期間,羅永軍飼養的第一批肉牛出欄,肉牛每千克毛重價格17~20元,出欄后每頭平均凈賺2500元。
羅永軍的養殖場存欄肉牛經常保持在100頭左右,這么多牛,產生那么多牛糞怎么辦?
對此,羅永軍早有考慮,他說:“建養牛場就要建沼氣池,牛糞在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沼氣用來照明、煮飯、煮飼料,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節約了燃料費。”
羅永軍修建的沼氣池只使用了一部分牛糞,他利用剩余的牛糞養蚯蚓。
筆者看到,羅永軍養殖蚯蚓的地方有1畝大小,分成了很多的廂格,掀開蓋在牛糞上面的稻草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蚯蚓在蠕動。
“別小看了這1畝地的蚯蚓,它可以解決我們養殖的魚的飼料問題,隨著魚養殖規模的擴大,我準備今后用4畝地的地方來養蚯蚓,讓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羅永軍說。
養殖場里有1口20多畝面積的山塘,里邊養殖黃鱔和其他魚類。羅永軍對筆者說:“現在我們養殖的主要是鯽魚、草魚等品種,等資金回籠后,計劃把水域全部調整1次,主要養殖市場價高好銷的精品魚種,那樣效益會更好。”
草喂牛,牛糞養蚯蚓,蚯蚓喂魚。這條生態循環養殖鏈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羅永軍說,他的近期目標是把養殖場擴大到500畝,總投資約700萬元,山上還要喂雞,把生態養殖鏈再拉長,成本再降低,實現年純利潤100萬元。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邵陽縣巖口鋪鎮政府 郵編:4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