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又名紅頭麥、爛麥頭、麥穗枯,是世界上潮濕或半潮濕地區(qū)黑麥、青稞、大麥、小麥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884年英格蘭研究人員首次對赤霉病進行報道,20世紀以后,赤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生。在我國,小麥赤霉病主要在氣候濕潤的南方發(fā)生和流行,如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及珠三角麥區(qū),但由于近年來氣候復雜多變,在我國大西北、東北及中原麥區(qū)也有發(fā)生,有的直接導致小麥減產(chǎn),給廣大種植戶造成巨大經(jīng)濟損失,而且病害的發(fā)生呈上升趨勢(李海軍等,2009)。因此,了解小麥赤霉病的為害情況,對以后開展防治工作,控制其大面積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fā)生癥狀
赤霉病從小麥苗期至穗期均可發(fā)生,主要為害穗部,可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及穗腐,當濕度大時,在小穗基部或穎片合縫處長出一層粉紅色的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諝飧稍飼r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苗腐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起初是芽變褐色,然后根冠腐爛?;址Q腳腐,初期莖基變褐色,以后凹縮,最后枯萎死亡。稈腐初期在葉鞘基部呈棕色,隨后上面長出一層紅色霉層,風吹易折斷。穗腐初期在穎片上或小穗基部出現(xiàn)小的水漬狀病斑,隨后逐漸發(fā)黃,最后不斷蔓延至全小穗,在小穗基部長出粉紅色霉層(分生孢子),當濕度過大時,粉紅色霉層變成藍黑色小粒(病菌子囊殼),最后麥粒干癟,嚴重時全穗枯腐(湯清益等,2009;劉萬華等,2009)。
二、危害性
1. 對小麥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 赤霉病主要為害小麥穗部,在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均能產(chǎn)生一定為害。殷平等(2011)指出,赤霉病在大流行年可使小麥產(chǎn)量減少30%~60%,中流行年可減產(chǎn)5%~15%。孫福海(2011)指出,赤霉病主要為害小麥穗部,病菌最先侵染花藥部位,其次是穎片內(nèi)側(cè)壁,苗期可引起苗腐,中后期可引起稈腐和穗腐,一般揚花期侵染,灌漿期表現(xiàn)癥狀,成熟后成災。康霞云(2009)也認為,小麥赤霉病一般可導致減產(chǎn)20%左右,大面積流行時可導致減產(chǎn)50%~60%,甚至造成絕收。
2. 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李海軍等(2008)、周曉彬等(2011)指出,小麥赤霉病是由鐮刀菌屬真菌引起,不但給小麥造成產(chǎn)量損失,還可產(chǎn)生以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為主的真菌毒素,當人們食用了病小麥后會引起惡心、腹瀉、眩暈、發(fā)燒等中毒癥狀,嚴重時還會引起大出血,影響生育能力和免疫力等。同時還指出,在小麥中,病小麥含量超過4%便不能食用,只能毀掉。
3. 對動物的危害 周曉彬等(2011)指出,赤霉病菌能產(chǎn)生多種毒素,其中以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毒性最強,動物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或頹廢、反應遲鈍、站立不穩(wěn)及嘔吐等癥狀,嚴重的可直接造成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逐漸消瘦及流產(chǎn)等癥狀。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不但毒性強,而且毒性持久,小麥儲藏4年依然能保持毒性,且能傳遞到動物的肉、蛋、奶中。國際上發(fā)達國家對小麥赤霉病的標準非常嚴格,當DON含量超過2毫克/千克時,便不能收購做飼料。
三、防治措施
1. 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麥田管理,適期播種,施足基肥;及時清理田間稻茬、玉米和高粱等作物殘體;冬前培育壯苗,增施鉀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施用適量的氮肥,嚴禁氮肥過量;合理灌溉,確保小麥抽穗開花整齊,做好清溝排漬工作,以降低田間水位和溫度,給小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2. 選擇好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各地均已培育出許多抗赤霉病有效的種子,種植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抽穗一致、花藥殘留時間短、灌漿速度快的品種播種。
3. 做好病害預測 根據(jù)天氣預報信息,若未來有持續(xù)3天以上的小到中雨,必須在雨前3天內(nèi)進行噴藥保護;當雨量超過30毫米時,也要提前噴藥保護,并且在天晴露水干后再進行噴藥防治。
4. 藥劑防治 可選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當麥田小麥揚花率達10%~20%時進行第一次噴藥,用藥后若出現(xiàn)高溫、高濕天氣,隔5~7天再噴1次。噴藥時注意,要對準小麥穗部和上部葉片均勻噴霧,若噴后遇到大雨,可在雨后進行補噴,并且可添加25%吡蟲啉等藥同時防治小麥蚜蟲和吸漿蟲等蟲害。
四、小結(jié)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不僅導致小麥減產(chǎn),而且還關系到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威脅到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因此,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應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楊 源 陜西省西安市種子管理站 郵編:710054;楊 柳 陜西省咸陽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郵編:712000;代會靜 河北省東光縣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中心 郵編:0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