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情況
2012年3月21日,山東省魚臺縣老宅鎮某村一養豬戶飼養的1窩28日齡仔豬開始發病,以高熱、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先后共有8頭仔豬發病,其中1頭還出現死亡。從第一頭仔豬發病到第八頭仔豬發病經歷5天時間,其間曾用硫酸卡那霉素、乳酸環丙沙星等藥物治療,但均未見好轉。
二、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升高為41.5℃,發病初期仔豬眼瞼輕腫,慢性病例未見腫脹現象。病豬呈淺表性呼吸困難,咳嗽,前期流出漿液性鼻液,后期變成黏液性和膿性。個別病例可見腹部、耳部輕微發紺,如驅趕豬群,使豬保持站立姿勢,可見有的仔豬后軀突然向一側傾斜。其中有1頭嚴重病例,不能起立,耳發紺呈青紫色,并出現視網膜脈絡膜炎,造成眼睛失明(見圖1),呼吸極度困難,任由其他豬踩踏,有時發出輕微的嘶啞叫聲,該病豬在12小時后死亡。
三、剖檢變化
對1頭病死仔豬進行剖檢發現,體表淋巴結腫脹(見圖2),打開胸腔,見胸腔積液,肺水腫、間質增寬,表面光澤,未見壞死灶(見圖3)。肺門淋巴結水腫,切面多汁。氣管和支氣管含有多量泡沫樣液體。打開腹腔也可見黃褐色腹水(見圖4),肝臟腫大,表面有少量灰白色壞死灶和出血斑點,壞死灶未凸起。腎臟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壞死灶,橫切腎臟見壞死灶深入腎皮下(見圖5)。脾臟稍腫大,表面有幾個較脾臟顏色淺、凸起的壞死灶(見圖6)。腸系膜淋巴結灰白色腫大,約是正常的3倍以上,包膜緊張,切面有出血。
四、實驗室診斷
分別采取肺組織和淋巴結觸片,姬姆薩染色后鏡檢發現蟲體。結合臨床檢查、尸體剖檢,確診為弓形蟲病。
五、治療
全群仔豬用開門紅注射液(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0.2毫升的量肌肉注射(首次用量為0.3毫升/千克),1次/天,連用3天。由于磺胺類藥物溶解度較低,容易在尿中結晶析出,因此用藥同時囑咐養豬戶在飲水中配合給予等量碳酸氫鈉。
3月30日,對養豬戶進行回訪得知,除了先前死亡的1頭仔豬外,其余患病豬均痊愈。
六、小結
弓形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弓形蟲屬于原蟲,可通過豬口、眼、鼻、呼吸道、腸道、皮膚等途徑侵入體內并引起發病。因該病表現為高熱稽留、呼吸困難、皮膚發紅或局部(耳等)發紺等,診斷時易與豬瘟、附紅細胞體、胸膜肺炎、鏈球菌病等混淆。因此,一定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綜合診斷進行確診。治療可用磺胺類藥物,既經濟又有特效。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沛縣龍固獸醫站 郵編:27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