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拉綜合征由桃拉病毒引起,在所有對蝦種類中,南美白對蝦對桃拉病毒最為敏感。雖然桃拉綜合征在南美白對蝦養殖全程均可發生,但其主要危害體重小于5克的幼蝦,多發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急性感染的病蝦絕大部分表現為紅須、紅尾,尾扇邊緣體色變成茶紅色,用解剖鏡或10倍放大鏡觀察腹肢或尾扇邊緣可發現上皮細胞壞死。病蝦不攝食或少攝食,在池邊或水面緩慢游動;殼較軟,蛻殼后多數死亡。急性感染后轉入過渡期,過渡期雖只延續數天,但近半數病蝦的甲殼上會留下多點不規則的黑斑,此為上皮損傷所致。在過渡期成功蛻殼的病蝦轉變為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時死亡不甚嚴重,但生長受影響,且抵抗力降低。在生產實踐中要減輕南美白對蝦桃拉綜合征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一、延緩蛻殼
1. 停餌、減餌
南美白對蝦桃拉綜合征在感染初期即急性暴發前2~3天常有食欲猛增的現象,此時應立即停止投餌以延緩蛻殼,急性感染期轉入過渡期后可開始少量投餌,以維持南美白對蝦的生命活動。
2. 暫停換水
在急性感染期應暫停換水,大排大換不僅會造成池水理化因子驟變,使南美白對蝦出現應激反應,免疫力下降,而且也會誘使其蛻殼。待死亡高峰期(通常持續4~5天)過后,再恢復少量換水。
3. 池水pH值保持在8以上
低pH值(小于8)也是誘使南美白對蝦蛻殼的重要因素。每日檢測池水pH值,若偏低,可施用熟石灰將pH值調至8以上。
暴雨也可使池水pH值降低,導致病蝦大量蛻殼死亡,故在暴雨期間要采取表層排淡措施,并及時施用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用量為15千克/畝。
二、改善水質
1. 開機增氧
在桃拉綜合征的整個發病期需全天開機增氧,每畝配備的增氧機功率要在1.5千瓦以上。
2. 施用益生菌
益生菌種類較多,南美白對蝦養殖常用的有光合細菌、EM菌與芽孢桿菌等。在南美白對蝦發病暫停換水期間建議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或蠟樣芽孢桿菌,這兩種益生菌能形成生物絮凝體,吸收含氮廢物的速度快、效率高。
3. 添加有機碳源
投餌時添加葡萄糖、蔗糖或糖漿有助于絮凝體的生成,將廢氮從水體中去除,改善水質,用量為5千克/畝。
4. 停止使用化學消毒劑
為避免病蝦出現應激反應,在桃拉病毒感染期間停止使用化學消毒劑。
三、清除死蝦
活蝦吃死蝦是疾病水平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可在蝦池中搭養少量魚類以清除病死蝦。搭養魚類的種類應根據池水的鹽度而定,對淡養殖時建議選擇革胡子鯰,放養密度以10尾/畝左右為宜。
(作者聯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浦下路105號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 郵編:35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