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形特征 觀賞型烏骨雞全身羽毛潔白呈絲狀,頭長且小,下頜有須,頸短,體軀短矮,腳矮,五爪,結構細致緊湊,體態小巧輕盈,概括起來有十大特征:
①絲毛。除翼羽和公雞的尾羽有少數扁羽外,全身被覆白色絲狀羽毛。一般翼羽較短,羽片的末端常有不完全的分裂,尾羽和公雞的鐮羽不發達。
②叢冠。觀賞型烏骨雞素有鳳冠之稱。母雞冠小,多為草莓冠形及桑葚冠形;公雞冠大,多為玫瑰冠形,冠齒叢生,在性成熟前為暗紫色,成年后略帶紅色。雞群中單冠較少,多見于公雞,豆蔻冠在母雞中可見,但很少見。
③纓頭。頭頂有冠羽,為1叢纓狀絲羽,母雞的羽冠較為發達,狀如絨球,又稱鳳頭。
④綠耳。耳葉呈現孔雀綠或湖藍色,也有古銅色,但數量較少。在60~150日齡時為鮮艷的藍綠色,成年后色澤變淺,公雞褪色較快。
⑤胡須。在雞的下頜處和兩頰著生有較細長的絲羽,狀如胡須,母雞的胡須比公雞的更為發達。肉髯很小,或僅留痕跡,顏色與雞冠一致。
⑥毛腳。脛部和第四趾著生有白色叢狀脛羽和趾羽,外側明顯,俗稱“毛褲”。
⑦五爪。腳有五趾,在雞的后趾基部又多生1趾,其第一趾連同分生的多趾均不著地。
⑧烏皮。全身皮膚以及眼瞼、喙、脛、趾均呈烏色。
⑨烏肉。全身肌肉、內臟及腹腔內脂肪均呈黑色,但胸肌和腿部肌肉顏色較淺。
⑩烏骨。骨質及骨髓為淺黑色,骨表層的骨膜為黑色。
2. 生活習性
①適應性強。幼雛體質弱,抗逆性差,飼養時應為其提供適宜的環境并精心護理;成年雞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患病較少。觀賞型烏骨雞耐熱性很強,但怕冷怕濕,在飼養中應特別注意。
②膽小怕驚。觀賞型烏骨雞膽小,一有異常動靜即相互擁擠到一角或驚群,影響生長發育和產蛋,因而飼養時應為其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③群居性強。性情極為溫和、馴服,不善爭斗,喜合群,適宜群養。但為了使雞群生長發育均勻、整齊,方便管理,飼養時雞群不宜過大,日齡不同的應分群飼養,而且公、母雞最好也分群飼養。
④善走喜動。此種雞飛翔能力差,善走喜動,喜好游走覓食,因此,管理起來較為方便。一般以采用地面平養或網上平養為宜。
⑤有啄癖。在集約化飼養時,若群體過大、密度大、光照不適、管理不善,易誘發啄癖,造成傷殘和死亡。
⑥食性廣雜。覓食能力強,能采食玉米、稻谷、大麥、小麥、青綠飼料等各種青粗飼料、精料和昆蟲等。但其嗅覺和味覺不發達,對飼料的適口性要求不高,在配制飼料時應注意多樣化、營養要全價均衡,以利其生長發育、產蛋和繁殖性能的提高。
⑦性成熟晚,就巢性強。公雞性成熟約在167日齡,母雞在180日齡開產。就巢性較強,一般成年母雞每年就巢4~5次,每次持續15天左右。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廣平縣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郵編:05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