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案例
左先生今年23歲,剛大學畢業,在一家生物公司擔任技術員,每月開到手的基本工資1500元左右。此外,每個季度有5000多元的獎金。但他不安于現狀,和大學同學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每月凈收入因季節不同而波動很大,每年大約有2萬元左右。資產方面,由于剛剛參加工作,目前還沒有積累自己的資產。支出方面,每月的固定開支主要是房租1000元(合租)、餐費500元、交通費200元、電話費100元、其他支出300元等。另外,左先生喜歡偶爾和朋友逛街、參加聚會、一起買衣服等,這方面平均每月額外支出有1000元左右。
家庭財務分析
1.流動性健康診斷。左先生目前還沒有攢下錢,流動性資產遠低于標準值3-6倍,應建立存款準備金,當生活中遇到失業、事故等意外狀況時,可以獲得更多的現金使用權。
2.消費健康診斷。左先生的凈結余比率為34.96%,低于平均標準值為40%,這說明左先生目前消費過高,未來完成各項理財目標稍有難度。需要提醒左先生的是,開源節流永遠是完成理財目標的第一要素,做好資產的原始積累,才能更好的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完成自己的理財目標。
3.家庭保險保障診斷。左先生的家庭目前沒有購買保險,未獲得足夠的保障。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險,防止意外情況發生而導致家庭理財目標難以實現。
4.財務自由度診斷。左先生的財務自由度指標為0,這意味著左先生工作收入即是自己的全部收入,一旦工作出現問題,就相當于切斷了全部收入來源。建議左先生學會使用適合的理財工具,逐步提高理財收入,更快的適應理財的生活,防范風險,提高理財的能力。
理財目標
左先生并不了解理財規劃的相關知識,經過溝通,列出的理財目標如下:
1.左先生現在和同學一起租住一套公寓,但左先生父母一直希望能出資50萬元,幫助其購置一套住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穩定下來,而不是在外繼續漂泊。而左先生目前比較猶豫,一方面自己剛剛畢業,特別希望能開創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又怕房價繼續上漲,希望理財師能給出建議。
2.左先生想看看自己在其他方面還需要哪些理財規劃。
理財建議
1.現金規劃
對左先生來說,首先應準備一定的流動資產,建立緊急預備金,因為流動資產是家庭日常消費和意外狀況及突發事件的保障。建議左先生留出1萬元作為個人的緊急預備金,其中0.2萬元以活期存款方式留存,0.8萬元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由于左先生剛參加工作,且現階段資金比較緊張,也可以采用申請信用卡的方式來建立緊急預備金。信用卡也是一種理財方式,可以得到銀行給你的一定期限的免息貸款,不僅能在左先生急需資金的時候應急使用,還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2.保險規劃
保險是對我們的人身健康和生命進行保障。作為社會的穩定器,無論是出于對自己的保護,還是出于對家庭的責任,都應該配置一定的保險。左先生目前剛參加工作不久,尚未成婚,又沒有多少家庭負擔,應重視的是自身的意外和意外醫療類保障。可考慮一定數額的重疾險和定期壽險,萬一發生意外,可得到充分的賠償,用于治療和渡過受傷后的難關;萬一身故,也可為父母提供撫恤金,用于晚年的生活費。建議左先生選擇年繳保費的重大疾病保險(附加住院費用保險),保額10萬元,每年支出566元左右。定期壽險方面,建議左先生選擇保額為30萬元,年繳保費1260元的定期壽險。
3.創業規劃
對于是選擇創業或買房的問題,左先生可以參考一下,作出自己的決策。
假設選擇購房,通過父母的贊助,左先生可以選擇購買一套50萬元左右的房子(由于左先生的凈結余比率為34.96%,目前其攢錢能力并不適合貸款購房)。其優點是:可以提高左先生目前的居住質量,擁有一個讓自己和父母都滿意的居住環境,同時還可以分享房產增值的機會,為自己未來成家打下基礎。當然,購房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缺乏流動性,若急需用錢時,可能要被迫降價出售該房產;其次,目前購房存在房屋市場價格整體下跌的系統風險與所居住社區管理不善造成房價下跌的個別風險。
假設選擇租房并創業,50萬元的創業資金可以讓張先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能夠應對經濟形勢和所處行業的變化趨勢,尋找更有利的運用渠道。而且租房有較為自由的搬遷權利,當左先生工作地點發生變化時,可以變更租房地點,較為方便,且租房不用考慮房價下跌風險。缺點是租房時,房主可能不選擇續租或房租可能增加,存在被迫搬家的風險。
無論是選擇創業還是買房,最重要的是左先生應該做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衡量一下是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是選擇離職并創業。如果選擇創業,應估算一下投資事業的回報,和房產投資相比,哪個對自己更有利。有創業的夢想很好,但對自己和家人來說,穩健或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