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11日,蘇維埃中央審計委員會在審計中央各部、委、局5月至8月經費開支后,在發布的審計報告中曾自豪地寫道:“我們可以夸耀著:只有蘇維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
時隔77年后的今天,在贛南蘇區這片紅色土地上,贛州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發揮審計監督職能作用,特別是大力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但切實維護經濟運行和發展秩序,保護國家財產安全、完整,還對健全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促進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審的是領導
經濟責任審計,審的是領導。
2010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根據這一規定,贛州市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
“政者,正也”。領導干部為官一任,是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否做到對黨忠誠老實、對人民真誠服務、對改革發展事業勇于擔當?經濟責任審計,就是要求審計工作者用一雙慧眼,在大量賬冊和浩繁的數字中去仔細鑒定。
把審計成果運用到干部人事管理當中,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提供依據,已成為審計部門的重要職責。
今年初,我市組織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受市委組織部委托,市審計局派出18個審計小組,分赴各縣(市、區),對全市219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
2011年起,在對領導干部進行離任審計的基礎上,我市建立了領導干部任中審計,將審計關口前移。2011年,市審計局共審計領導干部237人,有223名是任中審計,占94%;今年以來,市委組織部先后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項目7個批次,涉及292名領導干部,審計對象涵蓋所有的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
這些舉措,凸顯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干部管理和監督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市建立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制度,包括提醒、誡勉談話、問責、干部人事檔案記錄等,審計成果已運用到重大經濟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處理等程序機制和處置機制中,領導干部依法履行經濟責任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計的是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計的是責任。
領導干部手中掌握著公共權力,掌管著公共資源。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公共權力運行,充分發揮“經濟衛士”作用和“免疫系統”功能,為科學民主決策、促進依法行政、加強干部監督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是新時期賦予審計工作的重大使命。
對領導干部“問責”,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盡的職責。各級領導干部是如何行使經濟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和執行權的?他們遵守有關廉政規定的情況如何?我市審計工作者在實踐中突破以往的常規做法,把“四權一廉”作為審計的著力點,始終緊扣領導干部用權履責情況開展審計監督,以權力運行軌跡為主線,以相關文件資料為切入點,核實被審計人應負的經濟責任。他們還把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等相結合,開展“一拖N”的審計。
如何正確、科學地評價被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是審計工作者時常深入思考的課題。他們完善制度,構建責任審計界定和評價標準體系,按照客觀公正、權責對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把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分開,把集體作用與個人作用分開,把潛績與顯績分開,制定了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市直單位領導干部、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三個不同類別領導干部的審計評價辦法,使審計評價更加全面、真實和客觀,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2011至2012年上半年,市本級審計領導干部495人,其中地方黨政領導109人,部門領導369人,國企領導17人,審計查出問題資金總額89 024.75萬元,其中界定被審計對象負直接責任5 887.61萬元、主管責任32 851.24萬元、領導責任50 285.9萬元。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審計綜合報告3篇,審計要情2篇,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近年來,被審計責任人中,有10名領導干部因所在單位存在較突出問題被市委組織部提醒談話,審計移送案件線索2起,1人移送給檢察機關、1人移送給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促的是發展
經濟責任審計,促的是發展。
2012年6月28日是個難忘的日子,《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開啟了贛南蘇區全面小康的新征程,贛南大地到處傳揚著這一特大喜迅。作為經濟監督部門,審計機關在蘇區振興發展大計中責無旁貸。分赴全市各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同樣沐浴在蘇區振興的濃郁氛圍中。忙碌在一線的審計人員肩負著219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重托,他們無暇顧及大好春光,連續60天埋頭賬冊數據之中。
努力使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在推動加快發展、促進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為建設創業、宜居、生態、平安、幸福贛州作出應有的貢獻,是全市審計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他們在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審計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前移審計監督關口,特別是把重大經濟事項審計從執行環節前移到決策環節,最大程度減少決策失誤,做到公共權力運行到哪里,經濟責任審計就延伸到哪里,在檢查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的基礎上,突出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重大經濟決策和投資項目的效果責任,重點關注領導干部對中央擴大內需、產業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土地開發利用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的貫徹執行情況,關注重大經濟事項民主、科學決策和執行情況及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注重大財政收支及使用情況、政府債務的規模和增減變化及其風險隱患等。
全市審計工作者凝心聚力,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圓滿完成了各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任務,得到各界廣泛好評。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同步審計”等做法受到江西省審計廳的高度關注,《審計與理財》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專門刊發了該局局長撰寫的《贛州開展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同步審計的做法》一文;“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辦法”等制度也被省審計廳推廣全省。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市審計局共完成經濟責任項目495個,查出違規資金總額8.90億元,通過審計上繳財政金額2 546.62萬元,真正發揮了“經濟衛士”作用和“免疫系統”功能,為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最近,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市審計局有關審計情況的報告后評價道:“審計很有必要,也很及時,對于加強企業管理,防范財政風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著重要意義。”
盛夏的贛南,草木蔥蘢,山水歡騰。贛州審計人正緊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把服務和支持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動策應,全面對接,以實際行動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貢獻力量,為推動振興發展提供審計支持。
(作者單位:贛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