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與電視臺的媒體同仁一起溝通近些年來行業的變化,一個突出的感覺是電視人的失落感要比我們這些從事紙質出版物的高出很多。從行業特性來講,雜志在普遍意義上都應該算是“小眾”媒體,針對特定的人群、口味和市場,所以在應對互聯網的沖擊時,感覺上要比日報和電視這樣的大眾傳媒相對不是那么強烈。電視人則在抱怨互聯網尤其是視頻網站奪走了一大批優質的受眾群體,這讓他們為自己一直以來執著于提供優質內容的努力感到無奈。
雖然受制于中國目前的傳播環境和管理體制,但是這幾年視頻網站的發展還是讓人刮目相看。雖然已經上市的幾家視頻網站仍然在與虧損做斗爭,但是他們所提供產品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確是傳統的電視臺所不能相比的,也因此獲得了足夠多的用戶和成長空間。
“客戶永遠是對的,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句話一直是對市場有著足夠強大信心的決策者的信條。但是這句話似乎可以這樣來解讀:客戶的確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但是一旦他們做出了選擇,那你只能認為客戶永遠是對的。對于那些抱怨觀眾離開的電視人來說,這句話正確得有些殘酷。如果僅僅就國內市場來說,說句實在話,很多不再坐在電視機前面的關注依然沒有離開電視節目,他們在電腦、Pad或者手機上看到的是什么?是港臺的脫口秀,是美劇,是韓劇,這些可都是別的國家的電視節目呀!再看看我們國內的電視臺呢?那么多的頻道,節目有多么雷同呢?往往是一部電視劇走紅了,幾乎所有的衛視頻道都在陸續播放,這樣的電視臺,如何留得住觀眾的注意力呢?
在本期雜志的封面報道《網絡大神的想象力生意》一文中,我們向讀者集中展示了“網絡作家”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各個文學網站上經過非常殘酷的競爭和淘汰之后,這些產能驚人的網絡文學作家們正在成為中國流行文化的核心精神資源。在以版權為核心的產業鏈上,出版社、影視機構、網絡游戲開發商等等都在盯著他們,而事實證明,這些人在網絡上碼出的作品被改編和重新包裝之后,的確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網絡寫手們的作品過于單調:全都是玄幻、穿越、言情,路數過于下里巴人;也許你覺得他們質量肯定不高:一天就能寫上萬字甚至幾萬字,文字質量怎么能保證?不過,托互聯網的福,在以點擊量為核心的網絡閱讀平臺上,這些人真的被挑選了出來,而且他們也被讀者接受了。
所以,與其抱怨客戶,不如改變自己。
這個月11號在北京舉辦的英特爾IDF2012大會上,聯想集團與英特爾合作研發的K800智能手機出了不少的風頭,工程師拿著它演示如何看高清視頻、唱卡拉OK、玩網絡游戲,在聯想來說,這款手機是下一步向高端智能手機跨越的關鍵產品;對于英特爾來講,這款手機里面的芯片是為了爭奪智能手機市場殺招之一。按照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的說法,在經過了前兩年的思考、調整之后,今年是英特爾開始行動的時候了。這些曾經掌控產業鏈發展節奏的企業巨頭,在移動互聯網和各種移動智能終端的沖擊下,最近幾年顯得比較被動。雖然改變起來相對速度要慢一些,但是這些企業巨頭的確在改變自己,以捍衛自己的產業領導者地位和優勢。
這方面不僅僅聯想和英特爾在做,微軟和諾基亞也在做,本期的文章《微諾“新婚”一年》中,向讀者描述了這兩大巨頭合作共同開拓手機市場的故事。兩家企業,一個有全球最高效的手機供應鏈體系,一個在全力開發新的手機操作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家互為賭注。當然,真正能夠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他們能不能拿出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