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手機還在比誰的個頭小,誰的像素高,在英國的我卻發現許多商務人士視潮流于不顧,紛紛鐘情于又大又笨的黑莓。那個時候的我并不懂黑莓有超強的商務功能,也不知道黑莓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把移動終端推進了智能手機時代。可在智能手機最輝煌的今日,黑莓卻已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了。
黑莓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而與此同時iPhone的銷售增長率幾乎翻倍了;今年第一季度黑莓虧損了1.2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潤是9.34億美元。在最重要的美國市場,安卓對黑莓的市場份額的殺傷力越來越強。
黑莓已經無法和iPhone和安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工程制造、軟件、應用商店和外形設計上競爭了,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敗亡只是時間問題。當年開創PC時代的IBM也曾有類似經歷,結果IBM把硬件部門割肉讓給聯想,專注做企業解決方案供應商。那么黑莓的出路在哪里呢?
如果黑莓能遇上自己的郭士納或者喬布斯的話,那么它應該靜靜等待絕地反擊的時刻到來。不過這個希望極為渺茫,所以最老套也是最靠譜的辦法就是趁自己還值兩個錢的時候把自己給賣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黑莓身上值錢的東西還不少:手機和智能手機專利,其中包括和蘋果、微軟等聯合擁有的價值連城的Nortel專利群;大約20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7500萬用戶,包括很多大型企業客戶;全球分銷和電信運營商網絡;移動商業服務后臺基礎設施等。
但收購黑莓的障礙是,以上的黑莓資產在不斷縮水,而且收購后還將面臨巨大的裁員成本等包袱。在智能手機上野心極大的微軟似乎是收購的不二人選,可是人家已經結盟諾基亞,要移情別戀機會成本太大。黑莓可以嘗試把繡球拋給亞馬遜和Facebook。亞馬遜想挑戰iTunes在數字內容銷售上的霸權,它需要強大的移動終端支持。Facebook目前用戶增長的主要引擎就是移動App,這方面最大的威脅就是iOS和安卓主打Google+等。Facebook要構筑更深的護城河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移動終端。
如果黑莓想逃脫被收購的命運,繼續做獨立公司,那就必須實施瘦身計劃,放棄消費者市場,專注于企業用戶。移動手機消費者市場用戶體驗為王,炫目的外形設計和應用商店不可或缺,但這些方面黑莓虧欠太多,必須放棄在消費者市場扭轉乾坤的希望。
黑莓如果把戰線收縮到企業級用戶還是很有可為的。自從誕生以來,黑莓就是這個市場上最安全的企業移動終端。利用企業服務器,IT管理人員可以從中央控制臺掌控每一臺黑莓;而且全新一代黑莓移動設備管理系統使得黑莓的企業服務器功能更加強勁,IT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基于網頁的控制臺對企業工作人員的各種移動終端(包括iOS和安卓手機)進行管理。這些都是iOS和安卓目前無法做到的。如果黑莓可以專注于為企業提供最安全的最便于管理的移動辦公方案,那么黑莓在消費者市場的頹勢可以完全忽略不計,IBM的再度崛起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有一則軼事可以側面佐證黑莓的安全性:2009年意大利Ndrangheta黑手黨要求其成員用黑莓和墨西哥毒品集團聯絡,因為通過黑莓加密發送的信息很難被攔截。這種安全性也解釋了為什么目前盡管在消費者市場上兵敗如山倒,黑莓卻依然牢牢把握著非常強調安全性的美國聯邦政府市場。
鞏固和拓展企業級市場是黑莓東山再起的唯一機會,這不但可以把黑莓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還可以為黑莓掙得絕地反擊的寶貴時間。讓蘋果和谷歌在消費者市場上大搞消耗戰拉鋸戰,黑莓可以專注于鞏固和擴張全球的企業用戶市場,同時制定出適合企業級市場的App戰略,并且按照iPone般簡易美觀易于使用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產品設計。在安全性第一的企業級市場上,黑莓的應用商店必須以質量取勝,通過和有實力的開發商戰略合作分享收入,為企業量身定制開發,創造出一個適合企業級市場的應用商店模式。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黑莓失意消費者市場,如果能在企業級市場銳意進取,假以時日,難保黑莓不成為移動終端解決方案的IBM。
吳迪 民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