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中外“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等景區門票價格發現:我國景區門票價格普遍高于國外同類景點……而在2009年12月,我國就已正式啟動旅游法的起草工作。近日,國家旅游局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旅游業發展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提出,將加強旅游行業價格管理。
報告介紹,國家發改委將加強對《關于進一步規范游覽參觀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紅色旅游景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通知》、《關于做好法定節假日期間游覽參觀點門票和道路客運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貫徹落實工作,同時采取措施,遏制部分景區門票漲價過高的趨勢。
游不起
由于國家發改委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于3年,2012年恰逢“解禁年”,因此許多景區開始紛紛漲價……
4月27日,江蘇省揚州市物價局發布公告,由于景區投入增加、游覽面積擴大、品質提升、成本上漲等因素,瘦西湖景區門票基本票價由原來的60元/張重新核定為120元/張。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五一”小長假全國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均有漲價,漲幅從20%到100%不等。在通脹壓力下,國內一些景區門票紛紛跨入“百元時代”,這讓不少人感慨“游不起”。
有媒體對全國(不含港澳臺)130家5A級景區門票價格(旺季)進行了統計。其中,近半景區門票已上百元,超過一成景區更在200元以上。在發達地區,一些級別較低的景區門票也突破了百元大關。也有部分景區明里不漲價,卻通過剝離門票中的交通費或提高索道費變相漲價。
“必須反對不顧游客的消費能力和可接受的程度,完全以經濟利益為目標,無限制提高門票價格的傾向。”中國旅游研究院區域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馬曉龍說,“我國旅游景區門票存在價格混亂的情況,各景區門票定價機制不透明,廣大游客對景區門票高價格不滿。”
門票的標準
部分網友指出,張家界的門票是美國黃石公園門票的4倍,游覽俄羅斯克里姆林宮門票折合人民幣僅45元,參觀法國盧浮宮也只需花費85元人民幣,一些國家的部分景區還是免費游覽,難道國內的景區維護成本真的是世界第一·
但馬曉龍認為這有失偏頗。景區門票定價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景區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同,需要綜合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包括景區所在地政府、居民、投資商和游客。比較中外景區門票的高低,應當有一個比較客觀、科學的參照系。比如,選擇相似的景點類型、參照不同國家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美國的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旺季15美元,淡季10美元,分別約合人民幣94.5元、63元,相對于該國居民月均3000多美元的收入來說并不算高;韓國的華松古堡門票為1000韓元,約合人民幣5.5元,約等于韓國街頭3杯普通咖啡的價格;奧地利的美泉宮和皇家花園,根據選擇游覽項目,通票價格從14.9歐元至36歐元不等,約合人民幣124元到299元,最高價格約占該國人均月收入的1.2%;而對于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預計才能達到6300元人民幣的柬埔寨來說,吳哥窟約126元人民幣的門票價格,顯然就是天文數字了。相比之下,印度泰姬陵門票實行雙重標準,對內20盧比(約合2.4元人民幣),對外700盧比(約合84元人民幣)。
“門票經濟”
專家認為,除了景區運營維護成本等現實的考量,一路攀升的門票價格背后是旅游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景區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門票收入的依賴這“三大推手”。
華東師范大學旅游系主任樓嘉軍認為,目前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旅游景區發展產業比較單一,相應的旅游產業鏈還未完全形成,是景區產生“門票依賴”的重要原因。“門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區的消費達80%到90%,多數景區事實上還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
“‘你漲我也漲’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旅游門票收入的依賴也是景區頻頻漲價的重要原因。”樓嘉軍認為,部分知名景區對旅游資源具有“獨此一家”的壟斷性,漲價底氣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錢不賺白不賺”的短視,為景區提價大開“方便之門”。
“在我國,相對來說旅游資源是稀缺的,高品質的旅游資源更是一種稀缺資源,因而適當調價是可以理解的。”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說,“對黃山等具有壟斷性的國家旅游資源來說,必須引入監管機制,景區的收入與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現在不少古鎮都攔起來收費,這里面的發展思路就有問題。應該是鼓勵游客游覽古鎮,在古鎮品嘗特色美食、購買旅游紀念品,通過這些消費來獲取收入。”樓嘉軍認為,除了要對一味漲價有所限制,地方政府也應改變發展思維,鼓勵景區結構調整。
美國模式只可借鑒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目前沒有條件照搬美國模式。但美國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有專門的立法,對門票的定價和收入的使用,對園區內的餐飲、購物等服務的特許經營,都有詳細、嚴格的規定。
以國有自然風景和歷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旅游景區,改革開放后各類社會資本不同程度地參與開發、經營,盡管其資源基礎屬于公共性質,但目前還沒有條件完全由政府包攬,它的建設、經營和保護的投入不可避免地受市場因素的制約,旅游觀光和休閑娛樂服務供給的運行不同程度地進入市場運作的軌道,這類景區總體上屬于準公共產品,其門票價格應在政府指導的基礎上,根據總體市場環境和社會可承受水平,按法定程序制定與調整。
鑒于目前物價上漲的嚴峻形勢,國家作出了嚴格防止由結構性漲價發展為全面通貨膨脹的重大決策,旅游業也不例外。旅游產業各鏈條中漲價問題最突出、影響面最廣的就是景區門票上漲,如不制止可能導致旅游市場價格的總體上漲。國務院多次召開控制物價會議決定,景區門票價格列入“價格干預”的名單之列。
所有景區門票不準提價難以做到。但對于那些著實需要提價的景區,除了按法定程序規范有序進行外,其上漲幅度應控制在城鄉居民年收入增長幅度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之內。如果各地政府對其直轄景區減輕負擔、少取多扶,許多景區就可以降低經營成本,門票上漲的壓力就能大為緩解。這樣做雖不能治本,但也可以治標。(摘編自:《半月談》、《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旅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