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王立民2010年開始合作做生意,王立民投資三百萬元建設大棚,我負責招聘、管理員工。當時我和王立民口頭約定,如果大棚運轉不錯,王立民就給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在經營期間,王立民每月向我支付三千塊錢的工資,并安排住處。
在建大棚時,我招聘了員工李老漢,約定每月工資二千元。李老漢除建設大棚外,還提供大棚所需的塑料布等原料,所以讓我給其寫個證明,我向他說明,不應該我來寫證明,我并不清楚他提供了多少原料給王立民。但李老漢說:“我是你招聘過來的,你不寫我不讓你走,我就向你要錢。”無奈之下我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寫,李老漢提供了他自己寫的范本。于是,我照著范本抄了一遍,內容是:證明,李老漢于2011年5月份至2011年8月份在此處干活,每月工資二千元,為大棚提供塑料布等原料計12,300元,共計20,300元。如果王立民不支付此筆款項,劉軍負責向王立民討要。
寫完證明后,因王立民公司業(yè)務上的需要,我被調到另一公司負責管理。但沒想到,事后不久我收到了人民法院的傳票,原來,李老漢將我告到了法院,要求我支付上述款項。請問:我將承擔怎樣的責任·李老漢起訴我對嗎·
北京海淀區(qū)市民 劉軍
律師點評:
在民事訴訟中,有訴訟當事人,也有訴訟參與人。訴訟當事人就是指原告人和被告人。訴訟參加人既包括當事人,還包括訴訟代理人。訴訟參與人既包括訴訟參加人,還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這些人在訴訟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按劉軍所述,他在李老漢的要求下,抄寫了一遍證明的內容,劉軍在這個訴訟中所起的作用應是證明人,也就是訴訟參與人證人的作用。因此,李老漢作為原告,起訴劉軍償還工資及貨款是不正確的。依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 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二) 有明確的被告 ;
(三) 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
(四) 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依據(jù)該條規(guī)定,只要原告起訴狀列有明確的被告,指明被告是誰,就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條件,那么這種情況下的起訴,結果會是如何呢·
人民法院對案件予以立案后,在立案階段,法院會審查此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條件,原告是否具有起訴的資格,被告是否正確,如果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原告不具備起訴資格,不是適格的原告,法院會裁定駁回原告起訴。
那么,為什么說李老漢起訴被告是不正確的呢·因為從民事訴訟程序上來講,李老漢起訴劉軍,只要李老漢寫明了誰是被告,法院就會受理,法院受理后案件進入實體審理程序,針對本案的事實與法律進行實體審理。那么本案中,劉軍只是給李老漢寫一個證明,證明的內容是李老漢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給王立民提供多少塑料布等原料。因此劉軍在本案中,只是證明人的作用,證明李老漢在此工作、為王立民提供塑料布、王立民未支付李老漢工資及貨款的事實,劉軍并不是本案適格被告,也就是說劉軍并不是向李老漢支付工資及貨款的主體,李老漢應向王立民討要上述款項。因此,李老漢此次起訴并不能解決問題,達到其訴訟目的,法院會依據(jù)本案的事實與法律判決駁回李老漢的訴訟請求。
但李老漢仍享有訴權,可以再次起訴,以王立民為被告,要求其支付工資及貨款,是會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
在此,也提醒廣大讀者,在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一定要依據(jù)事實起訴,不要錯列被告,減少訴累,減少時間,及早實現(xiàn)自己的訴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北京中劍律師事務所 史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