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當今國內最有名望的評書藝術大師之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那略帶沙啞、極富個性的聲音曾通過上百家電臺和電視臺傳播,征服了中國上億聽眾?!胺灿芯?,皆聽單田芳”,是別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其評書生涯的最好寫照。
大概在十幾年以前,每晚六七點鐘,打開電視,總能看到很多電視臺在播放評書,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等眾多評書大師陪伴我們度過了那段難忘時光??扇缃瘢娨暽蠀s很少播放評書了,對此,單田芳老師也很感慨,如今,評書已經進入了一個“蕭條”期。
靠邊兒站了
“現在演藝界的競爭太激烈了,各種電影、電視劇和電視節目層出不窮,以前是評書占了先機,現在除了廣播沒少,在電視里評書確實有點‘靠邊兒站’了?!?/p>
單田芳老師認為,之所以評書走到這樣一個階段,與評書這門藝術形式的特點不無關系。“一個人、一張嘴,沒有別的東西,形式非常單調。不像明星在臺上唱一首歌,有燈光、服裝、伴舞,看起來那么熱鬧?!眴翁锓祭蠋熣J為,表現形式相對單調的評書,已經很難博得當代青年人的喜歡。
此前,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曾想邀請單田芳老師,卻被他拒絕?!啊栋偌抑v壇》講的是正史,都是真正有史料記載的東西,評書則是根據歷史的影子,借鑒民間故事演繹出來的動人故事,兩者一文一武,不是一回事。”
但《百家講壇》的成功卻讓單田芳老師看到了評書重回電視的希望。“我經??催@個節目,包括閻崇年老師這些名家講的,我都很愛聽,眼界大開,豐富了知識。我想,作為評書,只要貨過硬,故事拿人,同樣可以贏得收視率?!?/p>
評書改電視劇
雖然電視上的評書節目少了,但是單老卻似乎比以前更忙了,開公司、代言網游,經常有他的新聞見諸報端。實際上,他都是在試圖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推動評書這門藝術的發展。
雖然年事已高,單老仍然堅持錄制評書。去年,他還成立了星河雨影視傳媒公司,他說要在自己說過的100多部評書當中挑選精華的作品,改編成劇本,拍成電視連續劇。他認為,看電視劇可以讓觀眾對評書故事的印象更深刻,同時觀眾了解到電視劇是從評書改編的,這對評書的發展有好處。
他透露,目前已經有3部評書改編劇本的工作正在運作之中,明年2月份,劇本改編將完成。同年,至少有兩部由評書改編的電視劇面世。
除了將評書改編成電視劇,單田芳還嘗試著多渠道的合作,比方說他還曾與人合作利用自己聲音將評書做成動漫等。
一直在物色接班人
從評書這門行業來看,單田芳認為,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培養接班人,這是當務之急?!斑@是我們這些評書老藝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就是評書行業后繼乏人。現在青年人們都熱衷影視,電影學院招50個名額結果有5000人來報名,評書要是有50個名額,絕不可能吸引這么多人。因為評書太單調了,影響力也不夠,不像影視劇那樣可以讓新人一夜成名天下知?!?/p>
雖然單老的兒女沒能繼承他的評書事業,但是他的弟子遍布全國各地,加起來有30多人??蓡卫线z憾地說,雖然弟子人數不少,但是這些弟子當中卻沒有一個是職業評書藝人,他們都另外有職業,只是將評書作為業余愛好而已。
單老坦言,直到現在他還在物色這樣一個人,可以將評書作為一輩子的事業繼承下去:“很難啊,有的時候我看上人家,可人家并不喜歡說書;有的很喜歡評書,我又覺得不適合。”
愛上微博愛看韓劇
在評書事業以外,78歲的單老又是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他七十歲考了駕照,還喜歡看韓劇、收集名表,如今又玩起了微博,幾乎每天更新,成為名符其實的“微博控”。
如今其騰訊微博的粉絲已經達到518萬,新浪微博的粉絲達到31萬。在微博上,單老與網友互動頻繁,聊評書、曬照片,還毫不吝嗇地將自己新買的名車在微博上曬曬,玩得不亦樂乎。
在微博上,談及《三俠五義》這部書,他說:“三俠五義按字面上看應該是八個人,實則為九人。三俠的頭一俠就是展南俠,北俠客紫髯伯歐陽春,雙俠是親哥倆丁兆蘭和丁兆惠,也作丁氏雙俠。此書膾炙人口,廣為人知,這些就不用我多介紹了!”
網友“雙尾魚88”在單老的微博上留言: 看您老是越活越年輕。單田芳還回復他一個笑臉。
單老說:“不能小看了這個平臺,這就是一傳十、十傳百,就讓更多人了解了評書。”受到孩子們的影響,單老還喜歡看韓劇,《浪漫滿屋》、《我叫金三順》等經典韓劇,單老都如數家珍,金喜善、宋慧喬、張東健等韓星他也都能叫上名來。
每年都會回沈陽一兩次
單田芳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1953年高中畢業后,東北工學院和沈陽醫學院同時給他寄了錄取通知書,但是因為得了場大病,沒上成學。后來,單田芳操起家族老本行,說起了評書。
雖然如今已定居北京,但單老對家鄉沈陽有著濃厚的感情,幾乎每年都會回沈陽一兩次。
談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單老說:“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彪m然常年在北京居住,但他仍然特別關注沈陽的發展。“近些年沈陽的發展加快了,全運會在沈陽辦,而且現在國家振興東北,咱沈陽是龍頭,我相信沈陽很快就能崛起。我希望到那個時候,外地人提到咱沈陽的北站、桃仙機場,都能眼前一亮,那我的心里就高興了?!?/p>
單老用他那沙沙啞啞的嗓音播講的評書,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將歷史知識、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與形象逼真的說書技法融會貫通,每每使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種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摘編自:《遼沈晚報》、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