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圓滿落下帷幕,達成貿易交易總額705億元,創歷屆之最。其中,貿易成交額排在前三位的展團是江蘇省展團、廣東省展團和農墾展團;貿易成交額排在前三位省份是江蘇、廣東、吉林,分別成交了154億元、131億元和108億元。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總結表彰大會上講話時說,規模宏大、成果豐碩、交易活躍、各界關注的第十屆農交會,通過成果展示、產品推介、貿易洽談、專場論壇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動,進一步宣傳了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展示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輝煌成就,匯集了我國農業產業的骨干力量和主要農副產品,搭建了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平臺,樹立了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新形象,實現了“標準高、水平高、規格高、影響大”的總體要求,為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農產品消費需求、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曉華指出,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歷經十年,已成為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強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成為目前國內農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權威、影響最廣的品牌展會。十年來,農交會吸引了16680家企業參展、11萬多家采購商到會、350萬觀眾參觀,累計貿易成交額3888億元,展會規模也從首屆的2.3萬多平方米發展到6萬-10萬平方米。
陳曉華強調,今后農交會要在繼續擴大農產品貿易的基礎上,著力深化農交會的內涵,積極向農業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領域、農業要素投入和資源配置領域、農業物質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及都市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領域拓展,特別要在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加快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進程,把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辦得更好、更精彩、更有實效。
據介紹,本屆農交會著力創新、特色鮮明,呈現出五大特點:一是主題更為鮮明。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為主題,更加注重展示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宣傳現代農業建設的經驗,推廣現代農業建設的典型,描繪現代農業建設的遠景,探尋現代農業建設的路徑,加快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二是展示內容更加豐富。綜合展區、國際展區和專業展區三個部分、八大板塊,涵蓋了種植、畜牧、農墾、農機、漁業、科技、種子等主要農業生產領域,充分展示了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政策保障、科技支撐、裝備水平和發展成效,充分展示了名、特、優、新產品和地方特色產品以及農業對外開放和我國農產品的良好形象。三是國際化程度更高。有20多個國家參展,有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境外采購商到會,均創歷屆之最。四是展示手段更具特色。在整體設計和展區布局上宏大、隆重,富有濃郁的農業特色,充分反映了我國農業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大好形勢;各省展區和專業展區將展示、推廣和交易有機結合,室內室外互為補充,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行業特色和產品特色尤為突出,充分體現了各地現代農業建設的豐碩成果。五是規格更高,活動更多。賈慶林主席、王剛副主席、回良玉副總理、烏云其木格副委員長、華建敏副委員長、羅富和副主席、陳宗興副主席、孟建柱國務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陳錫文等中央相關部委領導,29位省(區、市)政府領導以及農業部老部長分別參加了開幕式及領導專場等活動。本屆農交會組委會組織的重大活動多達12項,中國證監會與農業部共同舉辦了“風險管理與農業”高峰論壇,各展團結合地區和行業需求,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產品推介、貿易洽談和行業論壇,豐富了展會內容,提升了本屆農交會的質量和規格。
據悉,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將于2013年金秋時節如期舉辦。